春節將至,又到了農民工工資集中兌付期。每到此時,農民工*期待的是拿到錢回家過年,*擔心的就是老板欠薪自己拿不到錢。
經過國家連續多年的大力整治,各地區積極健全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加大了對欠薪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農民工欠薪“老大難”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但我們調查發現,造成欠薪頑疾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治理欠薪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尤其是工程建設領域違法分包、墊資施工、拖欠工程款等亂象還沒有得到根治。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進一步加大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難度。
農民工的辛勤付出能否得到足額應有回報,不僅關系到每位農民工的個體收入,關系到其家庭生計,還事關人們對企業、政府和整個社會的信心與信任。這一事關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的大事,考驗著社會良知和地方政府執政能力。從將“惡意欠薪”納入刑法,到提出通過具體治理措施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目標,再到“農民工欠薪黑名單”的頒布,多項政策措施讓欠薪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2019年1月份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對農民工欠薪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欠薪問題的高度重視。
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治本”之策,是依法按月足額發放工資。有力的法治保障,能夠為解決欠薪問題提供重要支撐。針對當前欠薪法律責任偏低的問題,應加快欠薪相關立法,一方面,要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工資支付保障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另一方面,要加大處罰力度,對企業克扣、拖欠工資等違法行為“零容忍”。要不斷釋放政策剛性,讓公平陽光灑滿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普通勞動者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