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硬件軟件一起抓,干部群眾同心干,讓農民家園**美起來!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為全省廣大農民朋友描繪了鄉村振興的壯麗藍圖。如何推進安徽省鄉村全面振興?今年會推出哪些具體措施?近日,安徽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第二場媒體見面會,安徽省政協委員、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和出席省兩會的4名代表委員圍繞這一話題,與記者進行面對面交流。
緊盯一目標 抓實兩急事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 ”盧仕仁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是短腿、農村是短板,必須牢牢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總抓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使廣大農民群眾和全省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據盧仕仁介紹,今年全省農業工作要緊盯一個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標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要求,全面梳理到2020年“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兩年任務*部署,力爭2019年大頭落地,2020年掃尾收官,確保首戰必勝。
“還有兩件急事要迅速抓緊落實”。盧仕仁說,這就是“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和非洲豬瘟防控。下一步要深入推進“大棚房”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加大跟蹤力度,從嚴從實抓好問題整改。同時,要毫不放松抓好非洲豬瘟防控,目前安徽省9個疫點疫情雖然全部解除,但思想上不能有絲毫松懈,既打殲滅戰、又打持久戰,嚴查違規生豬調運和泔水運輸,強化生豬養殖場疫病防疫,實行點對點生豬調運,力爭不發生新的疫情,確保生豬市場穩定。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今年鄉村振興必須抓牢四件要事。”盧仕仁說,這就是大力發展鄉村產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完善鄉村治理、深化農村改革。到2020年,培育700個省級以上 “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4億人次;全省基本實現村民組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以上,*的行政村通光纖,4G網絡全面覆蓋城鄉。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超過99%;縣級及以上文明村和文明鄉鎮占比提高至50%;力爭2019年,全省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達到40%,開展農村“三變”改革的村達到30%。
“實現這些目標,*重要的是人才。 ”省人大代表高亞飛說,目前,安徽省鄉村振興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業產業發展不夠,融合度不高,農村留守人員中老和少的“兩頭”多,空心屋、空心村情況比較常見。他認為,增強農業農村活力,關鍵要促進資源要素在城鄉間流動。要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吸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培養職業能手和致富能人。
“農村的發展,*緊缺的要素就是人才。 ”省政協委員匡健表示,農業大而不強,農村廣而不美,農民多而不富,是當下鄉村振興面臨的現狀和現實。這些問題的背后,都指向了“人”這一基本要素。在人才的細分領域,*緊缺的是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尤其在農業科技人才方面,應該打造由農業科研院所專家領銜、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為支撐、農業企業的技術人員為基礎,洋專家、土專家相結合的梯形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讓老鄉鼓起“錢袋子”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 ”盧仕仁介紹,安徽省將圍繞實現農民收入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高于城鎮居民的目標,著力在四個方面下功夫:挖掘農業經營性收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吸納帶動農民就業;支持創業創新,鼓勵農民返鄉創業和就近轉移就業;確保安徽省2019年9個貧困縣摘帽、64個貧困村出列、40萬貧困人口脫貧,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安徽省人大代表陳長貴是名退伍軍人,1997年回鄉創辦馬湖農業科技示范園,現任肥東縣馬湖鄉小陶社區黨總支書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未來農業農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農村基層干部明白了鄉村振興是關系國家全面發展、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件大事。 ”陳長貴說,只有讓老鄉鼓起“錢袋子”,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當前,各地都在采取措施發展鄉村經濟,其中,鄉村旅游就是重要一項。但現實中,鄉村旅游卻存在同質化、難留人的問題。省政協委員喻榮虎一直關注鄉村旅游的發展。在他看來,目前,在鄉村旅游的規劃布局上,有的缺乏統籌考慮,在開發建設上存在著很大盲目性和隨意性;有的只是簡單地盲從和效仿,在一個區域內建有多家相似鄉村旅游點。他建議,用科學規劃統領鄉村旅游發展。同時,完善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民“掙錢、養家”兩不誤。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