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通過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做大做強農字號“龍頭企業”、推廣農業新技術等措施,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村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業農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全面發展。
近日,在昌吉市二六工鎮幸福村,昌吉市雨軒金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入社種植戶圍坐在一起,總結2018年的收獲,謀劃2019年的種植計劃。村民馬明貴2018年種植了200多畝番茄,價格也好,豐產豐收,增加了不少收入。馬明貴告訴筆者:“加入合作社后,不但技術有保障,而且簽訂訂單,再加上全程機械化采收,我一年就賺了將近30萬元,有了國家的好政策,我們有錢賺。想想改革開放初期,交售農作物都靠毛驢車運輸,很費時間,那時候勉強能解決溫飽。”
如今,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昌吉市雨軒金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戶種植的番茄,從育苗到管理到采收再到交售都是由企業和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服務,讓種植戶沒了后顧之憂。2018年,昌吉市雨軒金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中糧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簽訂了1770畝的番茄種植訂單。該合作社理事長戴德英告訴筆者:“我們做到了種植統一、田間管理統一、采收統一、運輸統一和結算統一,解決了以前農民沒辦法獲得訂單種植,或者是擔心訂單種植不好履行訂單的難題,也解決了收購加工企業針對的散戶比較多、難管理這一問題。”
中糧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經歷多次投資擴建,目前已形成了日處理鮮番茄5200噸,年產標醬4萬噸的規模,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此外,番茄種植產地也由原來的1個鄉鎮40戶發展到現在8個鄉鎮2000戶,種植戶每畝收益由300元增長至1000元。
據該公司總經理劉保才介紹,通過多年創業,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企業實現了飛速發展,也帶動了農戶增收。今后將在穩定國際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國內番茄制品下游的發展,為番茄產業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六工鎮種植戶依靠種植番茄實現了增收。而在大西渠鎮,種植戶依靠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種植棉花實現了增收。
大西渠鎮龍河村有耕地3.8萬畝,其中棉花2.7萬畝。改革開放初期,龍河村澆灌都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成本很高。自2004年推廣滴灌技術以來,不僅節約了成本,還提高了經濟效益。大西渠鎮龍河村村民張鎖成告訴筆者:“2018年,棉花產量達到畝均450公斤左右,棉花質量也比較好,一畝地除掉成本,可以掙七八百元。特別是滴灌技術節省了成本?,F在都是智能化管理模式,在家用手機就可以操作農田灌溉,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現了巨大變革,給我們農民帶來了實惠。”
改革開放初期,昌吉市農業還沒有實現產業化發展,農字號龍頭企業相對較少,種植作物也較單一,機械化程度不高,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和農牧民增收。據昌吉市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1977年,昌吉市種植業總產值為27976千元,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2954千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70元。當時,種植業結構以糧食作物為主,糧經比為1∶0.26,1977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50.1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7萬畝,占到總播種面積的79%,經濟作物面積10.49萬畝,占到總播種面積的21%(主要以油料作物為主)。
改革開放40年來,昌吉市農業得到巨大發展,農牧民收入逐年提高。2017年,昌吉市現代農業實現新提升,*產業實現增加值36億元,增長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1元,增加800元。市財政投入7億元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發放各類強農惠農補貼1.5億元。土地經營權、水權、林權等農業農村重大改革取得新進展,被確定為國家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試點縣市?,F代種業加快發展,九圣禾、昌農國家玉米育種創新基地建設項目加快推進。西甜瓜制種量占全疆80%以上,畝均產值達4000元以上。水產品養殖產量連續25年穩居全疆之首。
2017年,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優化。一是按照“穩糧、調棉、強種業、上特色”思路進行種植業調整,全市總播面積90.5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1.04萬畝,占總播面積的23%;經濟作物64.2萬畝,占總播面積的71%;飼草作物5.31萬畝,占總播面積的6%。糧經飼比例達到23∶71∶6,經濟作物的種植占*優勢。二是做大做強制種優勢產業。狠抓“*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建成以榆樹溝鎮、二六工鎮、三工鎮、大西渠鎮為中心區的優質制種玉米帶,以六工鎮、佃壩鎮、濱湖鎮為中心區的優質瓜菜制種帶,落實制種面積15萬畝;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是提升農業產業化。完成16家州級龍頭企業的監測工作,新增7家州級以上龍頭企業,全市州級以上龍頭企業達62家,新增1家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農業產業聯合體建設,采取“農業企業+合作社”的運行模式,培育建設38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2018年,昌吉市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加快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大做強農村產業。主動承接農業園區農業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發展園區農業,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種業產業園、自治區級加工番茄產業園。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農字號龍頭企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鼓勵發展城郊型農業,重點支持果蔬、苗木、花卉等產業發展。圍繞“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實現農產品電商交易額持續增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建立市鄉兩級農業投入品監管平臺,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持續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搭建農業綜合大數據平臺,創建“智慧農業”科技示范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