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新時期*扶貧*脫貧工作啟動以來,南山舉全區之力,強力推進幫扶連平脫貧攻堅任務。南山區幫扶連平縣的27個貧困村2016、2017年度考核全部*,南山在*扶貧工作方面獲河源市各界高度評價。
走進金龍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數名本地務工貧困戶在機器協助下制作培植食用菌菌包,基地大棚內姬松茸、茶樹菇、木耳等新鮮食用菌長勢喜人。“日子越過越好了!”貧困戶麥賢農告訴記者,2018年他拿到分紅和工資收入近3萬元。
金龍村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深圳市南山區文產辦和河源市國稅局三家單位對口幫扶。金龍村食用菌種植扶貧產業基地由幫扶單位和村兩委牽頭,與當地企業合作投入建設生產資金150萬元用于種植大棚建設、冷庫和無菌接種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產設備采購,包括生產、種植、加工、包裝、配送和銷售在內,打造一條完整的食用菌種植產業鏈條。
基地2018年生產木耳、茶樹菇、秀珍菇和姬松茸菌棒總計8萬個,每月配送給深圳河源兩地會員家庭的新鮮食用菌達2000斤。駐村隊長王振中介紹,食用菌產業具有“短平快”且循環、生態的獨特優勢,是增收致富的“法寶”,2017年和2018年食用菌產業項目分配投資收益24萬元,參與貧困戶都已獲得每人每年1000元的穩定增收。
幫助金龍村發展具有造血能力的、持續性的產業項目一直是幫扶單位及駐村工作隊的工作重點。據了解,由于金龍村村落劃分存在歷史遺留問題、村民居住較為分散,且在工作開展初期不少貧困戶存在抵觸心理。為激發貧困戶參與熱情,駐村工作隊多次進村入戶,通過一一走訪交流,逐戶逐人幫助貧困戶了解產業項目,獲得了大量貧困戶的理解和參與。
如今,金龍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已全部落實產業幫扶項目和配套開發資金,除食用菌種植產業外,還有蜜蜂養殖、高山綠茶種植兩個產業扶貧基地,加上原本村民自行開展、散戶散養的山羊養殖、鵪鶉養殖、黃牛養殖、百香果種植等產業項目,有集中、有分散,兩方結合帶動金龍村脫貧。
截至目前,金龍村幫扶單位三年籌措幫扶資金共600余萬元,幫扶村集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58人實現了穩定增收,預脫貧率達到*,幫扶困難群眾落實了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就業扶貧和危房改造等各類民生保障政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