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浙江農博會上,現代農業裝備展區集中展示了水稻、茶葉、食用菌全程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農業裝備,不少還是領域內高精尖的代表。龍泉市菇源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作為食用菌設備生產企業*代表,已連續三年為展會提供設備展示。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半機械半人工裝袋機,到工作效率達每小時800袋的全自動化裝袋機,龍泉菇源公司呈送的三代食用菌裝袋機,帶領參觀者開啟了“食用菌產業發展穿越之旅”。
一人套袋,一人裝料,一人負責取下裝滿料的袋子再壓實,周邊還需要六七個人給袋子扎口……自上世紀90年代龍泉開始盛產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以來,在眾多龍泉人的印象里,菌棒生產現場至少需要10多個人配合。而菇源公司*新研發的全自動裝袋機,只要倒入配好的料,所有流程全部自動化,自動套袋、自動裝袋、自動扎口、自動打孔貼膠、菌棒整理,井井有條,工作效率達每小時800袋,投產以來已成為規模化生產的主流機器。
龍泉是全國食用菌主產區之一,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為企業研發、銷售食用菌生產設備提供了極大便利。自2013年創辦以來,菇源公司致力于打造“食用菌自動化專家”,聚焦聚力食用菌生產中的制棒、接種等關鍵環節和制約因素,率先在全國推廣菌棒生產線,研制出了首臺可在南方氣候條件下運用的黑木耳自動接種機。
2016年,菇源公司開發出第二代裝袋機,實現了裝袋壓實和扎口環節的機械化。目前,企業已成為浙江省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主持了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大宗食用菌棒生產線、黑木耳(香菇)自動接種裝備研制及工藝技術”,產品進入國家農業農村部在浙江省試點的新產品補貼目錄。
在科技設備的支持下,近年來龍泉涌現出了許多食用菌生產合作社,集中制棒、高溫滅菌,極大地便捷了廣大菇農。龍泉市鴻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達前說,去年引進菇源公司的自動化裝袋機,只要一人負責套袋,*可裝4萬袋。一年400多萬袋的香菇、木耳菌棒生產,終于告別了“人海戰術”,光是每天的工人工資就減少了2000多元。“機械化規模生產,除了降低人工成本,生產流程也更加科學、規范,還可以促進食用菌生產的標準化。”菇源公司負責人楊振華透露,公司正在進行食用菌自動接種及發菌的相關環境調控研究,爭取早日在集中發菌等環節取得新突破,助推菇農效益提升。
據介紹,在全國,凡是有食用菌生產的地方,幾乎都有菇源自動化設備在助力生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