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大理州便民服務堅持“以用為本、以管促建、以用促管”的原則,以基層黨建為引領,著重在“通”上下功夫,變“群眾跑”為“網絡跑”,著力打通服務鄉村振興“*后一公里”。
推行“黨務便民”,實現黨員教育信息化。針對基層交通不便、外出務工多,黨員教育組織難、學習難等問題,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和綜合服務“兩個平臺”資源豐富、自主點播、便捷高效的特點,充分挖掘大理州基層黨建典型經驗、先進人物和農村實用技術等資源,制作上載800余部“鄉土”課件,推行廣場遠教,提高黨員教育針對性、實效性,遠程教育使用率不斷提高,大理州零點擊率控制在0.3%以下,黨員教育主渠道作用發揮明顯。同時,通過綜合服務平臺在黨群活動中心開展技能培訓展播等活動,讓廣大農村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以學到致富本領,真正實現了便民、利民。
推行“政務便民”,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認真落實簡政放權、精簡辦事程序的要求,采取“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思路,以組織部牽頭,統籌民政、計生、人社、編制機構等部門事項,逐一梳理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想方設法將群眾*需要的、業務量*的事項納入綜合服務平臺辦理,形成平臺運用合力。群眾通過綜合服務平臺在線進行政策法規、農業信息、致富信息、醫療信息、勞務信息等綜合信息查詢,可以快速了解辦理事項需提供的材料及辦理流程。對已經錄入綜合服務平臺的便民事項,各站點工作人員通過平臺在村委會就能為群眾辦理,電子印章等信息化手段代替了傳統辦事方式,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目前,大理州共錄入綜合服務平臺辦理事項83項,共為群眾辦理各類便民服務事項174萬余起,為群眾節約資金達5100多萬元。真正實現從“群眾跑腿”到“干部跑腿”再到“網絡跑腿”的轉變,讓群眾辦事不出村、信息咨詢不出村、技術培訓不出村,有效解決聯系服務群眾“*后一公里”的問題。
推行“商務便民”,拓寬山區群眾增收渠道。充分利用綜合服務平臺建成后全州行政村寬帶網絡全覆蓋的有利條件,依托阿里巴巴集團在大理州實施的全國農村電子商務“千縣萬村”工程,打通農村商品雙向流通“*后一公里”,促進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轉型升級。利用綜合服務平臺的電子商務功能,鼓勵大理州各地積極推送本土特色產品、鄉村旅游等信息上網,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農村淘寶、微商進農村,有效解決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問題。目前,賓川縣高原臍橙、拉烏核桃,洱源縣洱寶話梅,大理市大理乳扇、挖色香蔥,劍川縣野生蜂蜜,鶴慶縣新華村銀器等農特產品、手工加工產品在淘寶云南館、鄉街子等平臺上線熱銷,大理雙廊、紅河之源“額骨阿寶”等鄉村旅游路線在綜合服務平臺鄉村旅游網上推薦。大理農特產品網、鶴慶新華村手工銀器淘寶電商、永平普渡淘寶山貨一條街、大理雙廊鄉村旅游路線等農村電商影響力不斷擴大,交易量明顯增加,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2018年,大理州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達14.1億元,同比增長15%,“互聯網+”農業邁出新步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