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進入第四個年頭。在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針指引下,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著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農機裝備與機械化技術,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開展并創新了農機化作業項目,綠色生態農機技術裝備和農機智能化管理服務獲得快速發展,各重點省份行動目標獲得整體推進,全國農機化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全程全面機械化
山西:“1+6”全程機械化重點推進。以“小麥+玉米、馬鈴薯、高粱、胡麻、莜麥、谷子”等1+6主要農作物和山西特色農作物為突破目標,聚焦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六個主要環節,山西省扶持了21個縣、40個鄉、80個村,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建設范點93個。2018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69.5%,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高粱、胡麻、莜麥實現了高速增長,分別比2015年提高了51、33和32個百分點。
上海:主推蔬菜生產“機器換人”。主要做法:一是安排市級財政資金對先進機械定額補貼;二是農機農藝融合,編制蔬菜機械化推進方案、青菜(設施栽培)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和設施菜園機械化適應性建設指南;三是圍繞綠葉菜播種、移栽和收割關鍵環節,改進和推廣作畦機、播種機和低密度移栽機;四是電動葉菜收割機批量生產,高密度移栽機性能得到改進提升。到2018年,創建了17個市級蔬菜機械化示范點,推進了第二批17個示范點創建,蔬菜生產“機器換人”成效顯著。
江蘇:進一步強化全程全面示范引領作用。江蘇省被確定為全國糧食生產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2018年省級資金預算總額3.95億元,新增25個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總數達59個;首批15個示范縣通過考評,共創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鄉鎮578個、示范村6611個,整體推進比例達65%。投放省級秸稈機械化還田資金8.8億元,夏季麥秸稈還田面積達3220萬畝,秋季稻秸稈還田面積1280萬畝,總面積4500萬畝,還田率達65%;投放省級農機深松補助經費2250萬元,完成深松面積95萬畝,投入深松機具1933臺,600多臺套智能監測裝備,監測面積近50萬畝。預計2018年該省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79%。
新疆:著力突破特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瓶頸”。以小麥、玉米、棉花三大糧棉作物為主攻方向,重點突破葵花、打瓜、番茄、甜菜、辣椒等五種特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瓶頸”,選擇播種面積超過2/3以上的縣(市、區),著力提高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預計201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84.6%,其中,小麥98.2%、玉米88.5%、棉花80%以上。
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黑龍江:推廣秋季深松整地技術。在東北地區,秋季深松整地已成為主流前沿農機化技術,秋整地能打破犁底層,擴大“土壤水庫”容量,改善耕地理化性能,增強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墑能力。黑龍江推廣秋季深松整地注重與其它農機化技術相結合,一是與玉米秸稈還田聯合作業,總結出秸稈翻埋、碎混、覆蓋三種還田方式,根茬和秸稈還田與秋季整地同步進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二是與新興經營主體相結合,該省組建的1481個現代農機合作社自主經營1000多萬畝,輻射到3000多萬畝耕地,耕層深度達到25—35cm;三是與信息化管理相結合,2014年投入深松整地檢測設備,2017年投入秸稈還田檢測設備,2018年深松檢測儀安裝達1.31萬臺,其中,兼具秸稈還田檢測功能的1.03萬臺,作業管理向信息化和*化方向發展。
江蘇:加大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與應用。江蘇省立項支持在3個縣開展農業廢棄物處理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等項目,項目總資金100多萬元;農機“兩大工程”項目(設施農業“機器換人”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示范應用——編者注)設立了5個節約復合型綠色智能示范推廣項目,總資金460萬元,推出了250多種農機“兩大工程”裝備清單,同時,購機補貼加大對綠色機具、高端產品和智能裝備支持力度。在設施蔬菜、林果生產主要環節中,體現出強烈的綠色發展理念,從農機農藝緊密融合角度提出了12個綠色環保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以及設施蔬菜全程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預計到2020年,該省蔬菜生產作業機械化水平超過50%。
江西:著力推進綠色農機化技術推廣。一是以部級項目為依托,推廣水稻機械化精量穴直播、晚稻中大苗機插、油菜免耕直播等技術,圍繞農機、農藝、信息化深度融合,制定了《江西省水稻雙季機插技術》等綠色農機化技術操作規程;二是以農機合作社為示范,投入2500萬元選取25個縣試驗示范試點,輻射帶動周邊地區開展水稻育插秧、側深施肥、秸稈粉碎還田等綠色機械化技術,作業面積達100萬畝以上;三是補貼支撐,三年實施中增加了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14個綠色農業機具品目;擴大植保無人機補貼試點區域和分檔,將溫室大棚和水果分級設備納入新產品補貼試點,發展綠色農機化技術裝備。
新疆:在示范區發展綠色農機化技術。新疆建立了5個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區、2個小麥示范區、2個玉米示范區,推進綠色農機化發展,在8個縣市建立9個不同層次的農機化示范區,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衛星導航、對行施肥施藥技術、殘膜機械化回收、小麥窄行勻播、玉米寬行密植等綠色農機化技術,推進農機標準化作業,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提高農機作業質量。2018年,北疆棉區種植面積715萬畝,南疆1800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全疆機采棉作業面積突破900萬畝,同比增加200萬畝,預計棉花機收水平達到35%以上。
補短板調結構促協調
江蘇:政策傾斜補弱項強短板。江蘇省依托購機補貼和作業補貼政策,加大糧食種植、高效植保和烘干等薄弱環節扶持力度,取得顯著效果。2018年新增大中拖、聯合收割機、高效植保機分別達到6375臺、8626臺、2598臺;水稻機插率穩定在75%左右,新增插秧機7914臺(其中,乘坐式6419臺);烘干機總量超過2.3萬臺,總噸位超38萬噸,產地烘干能力達到54%;高地隙自走式噴桿噴霧機8200臺,農用植保飛機1400多臺,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超65%。
浙江:用8年時間堅持探索高標準設施農業建設。浙江省從2010年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率先將設施農業鋼架大棚(含玻璃溫室)納入補貼范圍,其中,從2015—2017年由浙江省自有資金繼續補貼。到2017年,共補貼各類設施大棚3605.9萬平方米,使用補貼資金42893.7萬元,到2018年,標準化設施鋼架大棚列入浙江省新產品補貼范圍。通過8年努力,浙江省設施農業應用領域已涵蓋了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漁業等各產業。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標準化設施大棚以其良好的空間拓展性、較長的使用周期和規模化生產條件,必將成為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的重要平臺,促進設施農業朝著智能化、自動化和高質量方向發展。
廣西: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一是裝備數量較快增長,聯合收割機擁有量319臺,同比上榨季159臺翻了一番;120馬力大型拖拉機13000多臺,同比增加1000多臺;專門用于平地等高效作業的1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超過200臺,同比也翻了一番。二是機收量呈增長態勢,本榨季預計機收達54.6萬噸,同比提高了35萬噸。2017/18榨季,廣西甘蔗綜合機械化率59%,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農機社會化服務
黑龍江:發揮農機合作社主力軍作用。為推進全程機械化提檔升級,黑龍江省注重發揮農機合作社主力軍作用,帶動農機大戶等其它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深松整地和玉米秸稈還田作業,主動為各類型種植合作社服務,利用種植合作社在土地規模上的優勢,既增加了作業量,又提高種植業合作社等耕種水平。
江西:開展購機補貼“三合一”試點。江西省根據“放管服”要求,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牽頭承擔了農機購置補貼“手機APP+二維碼+物聯網確認”的“三合一”試點,力爭實現“*不跑”的目標。2018年,該省給補貼在1萬元以上的移動機具安裝了定位裝置,購機者和農機管理部門通過APP完成信息采集和進度追蹤;通過二維碼生成系統,借助人臉和光學識別技術,完成了真人購機、機具*性識別和信息化核驗機等購機程序。預計2018年,該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72%。其中,水稻達77%,同比增長1個以上百分點;烘干機、無人植保機實行疊加補貼后,糧食烘干能力連續三年實現翻番式增長,預計2018年將超過40%;植保無人機從無到有,擁有量達2823架,統防統治率達41%。
上海: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一區一模式。上海市培育扶持不同區域多種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閔行區:政府購買農機服務,寶山區:農機服務集體經營,嘉定區:機農合一,浦東新區:農機一鎮一社,松江區:機農互助和農機4S店,奉賢區和青浦區:農機生產經營一體化,金山區和崇明區:農用無人機專業植保飛防。創新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推出了訂單式、托管式、承包式、“互聯網+供需對接”等多種對接方式,加強服務雙方供需對接。
廣西:以合作社為紐帶探索高效甘蔗機收模式。廣西發展“土地整理、農藝技術、機具配套”相結合的甘蔗全程機械化模式,圍繞高效機收,開展土地整理、耕、種、管等農事服務,推進甘蔗全程機械化。為避免傳統甘蔗機收受下游制糖業的掣肘,自治區成立了專業化的農事服務公司,以合作社為紐帶探索特色機收模式,實現了甘蔗機收歷史性突破。其中,貴港宇佳合作社和扶南東亞糖廠探索的“收獲機+田間集運車+地頭掛車+拖車+自有運輸隊”集運模式,使收獲機利用率提高20%以上,由制糖企業主導的機收歷史獲得突破,其中,扶南東亞糖廠、南塘集團香山糖廠榨季機收入突破10萬噸大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