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寧夏吳忠市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圖)
寧夏吳忠市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圖)
農業網   時間:2019/1/28 11:19:00  來源:吳忠日報  閱讀數:388

農業

  近日,隆冬時節的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山巒溝壑里,馬高莊水庫靜靜地躺在深山里,庫內的水面已經結冰。隨著這座水庫的建成,將大幅度減少入黃泥沙量,并把攔蓄下的洪水用于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跟隨同心縣水務局工作人員,我們來到一個名叫折子溝的地方。據介紹,折子溝是清水河流域的一級支流,其上游處于同心縣馬高莊鄉的蔡家溝段,屬于嚴重的水土流失區,每年向清水河排沙380萬方。但隨著馬高莊水庫項目的建成,這里不僅是溝壑出平壩,而且還會增加千畝良田。同心縣水務局*工程師馬升東說,馬高莊水庫位于同心縣馬高莊鄉,清水河一級支流折死溝上游馬高莊溝與黑風溝交匯處上游1700米處,距離同心縣80公里,水庫面積650平方公里。該水庫壩型為均質土壩,*壩高53.3米,壩頂長0.25公里,是一座以攔沙為主,兼顧防洪、灌溉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為目的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一期工程總庫容2388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500畝,年用水量78萬立方米,概算投資1.57億元。目前,該工程已全部完工。

  水庫項目未實施時,當地村民滿懷期盼地說:“春天抗旱、夏天防洪,要是把夏天的洪水放到春灌時該多好呀!”

  曾幾何時,同心縣有水難存,無水可灌是旱塬群眾減收致貧的重要因素。馴服洪災,使河水變清,水旱從人,成為農民群眾夢寐以求的愿望。而下馬關水庫的建成使用,更是給下馬關鎮的村民帶來了收益。談及水庫,該鎮山井村村民王克福喜上眉梢,他說:“以前,我們靠天吃飯,只能種冬小麥、土豆、胡麻等小雜糧,收成沒有保障,每年家庭收入也就四五千塊錢。下馬關水庫建成后,縣上統一土地流轉,統一規劃種植,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和經濟作物種植。農忙時,我還可以就近打工,每年又可以增加收入一萬多元。”

  近年來,同心縣重點圍繞抗旱應急水源、高效節灌、安全飲水、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豐枯補給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同心縣水務局局長楊林說:“下一步,我們將加緊各類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工程質量,為全縣農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為緩解當地供水矛盾奠定基礎,為脫貧攻堅提供水資源保障,為同心脫貧攻堅助力。”

  近日,走進鹽池縣王樂井鄉,隨著農歷新年的臨近,村民們開始籌備年貨。村民張孝在騎摩托車路過石山子水庫,他說:“以前,地能不能澆上水,得看天下不下雨。如今,有了水庫,就不愁澆地了。”

  石山子水庫是一項重大的民生項目。該工程建成后,改善和緩解了灌溉區域干旱情形下農作物播種期和農作物生長關鍵期和全縣城鎮生態建設的*基本用水需求。對緩解灌溉高峰期供需矛盾、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將產生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長期以來,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區三地一直因水而困,當地百姓對于修建水源工程的愿望非常迫切。2016年2月,一直“喊渴”的鹽同紅地區迎來了好消息:李克強總理來寧視察期間,為加快中部干旱帶脫貧攻堅做出重要指示,自治區水利廳安排寧夏吳忠市鹽同紅建設4座調蓄水庫。結合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在充分調研和積極爭取的基礎上,水利廳又安排在寧夏吳忠市區域內建設3座調蓄水庫,現共有7座調蓄水庫。

  吳忠市水務局局長蘇曉理說,在7座水庫的基礎上,寧夏吳忠市又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為鹽池和紅寺堡區各增加了2座水庫。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同心縣下馬關水庫、馬高莊水庫、馬塘水庫、預旺水庫、同心縣楊河套子水庫、白石頭溝水庫、韋州水庫,紅寺堡區金莊子水庫、新莊集水庫,鹽池縣石山子水庫、隰寧堡水庫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這些水庫的建成,能夠促進*扶貧,助推鹽同紅連片地區早日實現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jt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