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氣依然寒冷,卻是柑橘苗木銷售商們*忙碌的時候,現在談妥訂單,一開春就好移栽、定植。
重慶科正花果苗木有限公司的老總李偉似乎是個例外,因為今年位于北碚區澄江鎮轉龍村基地里的柑橘苗木長勢好、品質高、不愁銷,給他省了不少事,他也可以悠閑地置辦起年貨來。
2017年,李偉在澄江鎮轉龍村流轉了200畝土地進行柑橘種苗的育繁推廣。那一年下來,他回憶得起的事全是在為柑橘種苗質量的參差不齊操心。
他說,當時主要靠傳統的老辦法培育種苗,不僅費時費力,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農資等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來的種苗時常因為光、熱、水、氣等沒有進行實時調控,導致苗木出現干涸枯死的情況。
“質量時好時壞,即便育出了好種苗,也賣不上好價錢。”他說,直到去年10月,他投入幾十萬元,為基地增添了農業物聯網設備后,這一切,才得到改變。
在轉龍基地,李偉向記者展示了水肥一體化技術。只見他用手指輕輕觸碰了手機上的一款APP,苗圃基地里縱橫交錯的水管立馬溢出水來。只需幾分鐘,就對一組柑橘種苗輕松進行了施肥、灌溉等操作。
“不僅方便好用,更能*管理,實現缺啥補啥。”李偉說,以化肥、人工的投入為例,過去化肥利用率不到3%,現在有了物聯網技術后,通過*的水肥滴灌技術,其利用率提高了近40%左右。同時,相應的勞動效率也提高了,成本支出減少了6成以上。
現在,李偉的柑橘種苗基地一年能輕松產出650萬株優質苗木。不僅如此,眼下他還和西南大學進行校地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團隊,聯合開發智能機械化裝杯的新機器。他又新租來20畝土地,進行柑橘的盆栽育苗,打算在璧山建立一個集科研、繁育與科普于一體的柑橘農業公園。
“科技雖然提升了苗木品質,但要創造更多價值,還得依托品牌。”看到柑橘育苗技術日漸成熟,李偉將精力投入到了品牌建設上。他利用北碚“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契機,大力進行柑橘苗木品牌的建設。目前,已先后建立了明日見、甘平、青秋等30多個柑橘苗木品牌,產品也賣到了云、貴、川等18個省區市。
“有了品牌助力,我這里的柑橘苗木要比市場貴幾角錢,‘明日見’更是賣出了一株200元的天價。”李偉說,因為有了柑橘苗木品牌,現在在苗木定價時,他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成倍的增長。
近年來,北碚區深化與西南大學等開展的校地合作,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開發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種。目前,北碚區的“三品一標”認證產品數量達到72個,天潤豆干等9個系列產品被評為重慶市*農產品。
該區被農業部認定為首批柑橘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全區共有柑橘育苗企業10家,其中規模化柑橘育苗企業5家。僅去年就生產容器苗1200萬株、接穗960多萬枝,實現銷售收入超過兩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