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中美貿易摩擦停止進口美國大豆數月后,中國在去年12月恢復對美國大豆的采購。中國是全球*的大豆消費國和進口國,但對美國大豆的依賴程度已經降低,而且對大豆的需求也在減弱。
中國自己也種植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腐等食品。而進口大豆主要用于生產食用油,富含蛋白質的豆粕則用于豬、魚和其他農畜產品的養殖。大豆是美國出口量*的農產品,而且出口規模遠超其他農產品,因此對美國農業至關重要。
在中美貿易沖突爆發前,多年的供應過剩導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價格走弱。而在兩國貿易關系變得緊張之后,中國尋求從其他國家購買大豆,令美國大豆價格進一步承壓。巴西已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的大豆供應國以及全球*的大豆出口國。巴西的農民已提高產量,以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此次貿易沖突之前,多達四分之一的美國大豆產量銷往中國。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新數字顯示,2018年1-10月份,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額只有30億美元,較前幾年急劇下降,雖然中國的大豆進口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第四季度進行。
而更為令美國豆農感到憂心的是,中國的生豬數量正在減少。去年夏季,中國北方地區的部分生豬被檢測出感染了非洲豬瘟。生豬數量萎縮意味著對大豆的需求減少。非洲豬瘟對生豬來說是致命性病毒,但對人類無害,盡管如此,這場疫情已導致一些消費者不愿食用豬肉,從而影響了豬肉銷售。中國已預計截至今年9月底的12個月大豆進口將下降11%。如果豬瘟疫情惡化,更多大量生豬被撲殺,大豆需求將進一步減少,將給美國豆農帶來更大壓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