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農閑,云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勐宋鄉曼呂村賀南老寨,在拉祜族村民扎朵念家院落里,遠親近鄰圍坐在殺豬飯的桌前,熱鬧地慶賀今年的收成。
“今天的殺豬飯,你們多吃點我家種的粥米,這個米比我們之前種的老品種香,吃起來更糯滑,大家都說‘飯’比肉還好吃哩。”扎朵念指著手里端著的飯向客人們介紹,他家去年種植泰禾山泉粥米,收入比上年又增加了6000多元。
曼呂村海拔15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8攝氏度,生態環境宜人。但因為海拔高差大,道路崎嶇,該村也是勐海縣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的地方。村民們祖祖輩輩都與稻田打交道,早年種常規稻谷,周期長,畝產只有150公斤,每畝收入僅有400至600元,加上賣蜂蜜和茶葉等農產品,每戶全年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
2016年,曼呂村通了柏油馬路,西雙版納泰禾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種子、技術、有機肥等,讓村民們改種“泰禾粥米”。種植戶用青竹引來山泉水灌溉稻田,“泰禾粥米”就是“喝著”山泉水成熟的低平原山區一季稻。
經過2年試種,村民們全程采用古法種植,不施肥、不撒農藥,有機種植方式和品質優良的稻種,讓粥米畝產達400公斤,每畝收入2400元。再過兩年,粥米的畝產可達600公斤,僅稻米一項,每戶的年收入就可以增加到3萬元左右。
“山泉粥米才入市2年,已成為昆明大型超市Q+life生活超市以及生活方式等的熱賣年貨。”泰禾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尹陵零介紹。
2016年,該公司積極參與百企幫百村活動,與曼呂村的114戶貧困戶簽訂“公司+農戶”的種植收購合同,貧困戶種植的山泉粥米通過公司后期深加工、品牌包裝以及市場營銷等,打通優質稻米產業鏈,通過產業化發展讓貧困戶脫貧致富。
今年,曼呂村的泰禾山泉粥米種植面積將擴大到600多畝。山泉粥米成為曼呂村慶祝豐收、建房婚慶以及年夜飯上*香的美食,也成為當地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的好途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