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按照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的決策部署,整省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依托5個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和13個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圍繞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一攬子改革試驗,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為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動力。
發展要素市場 激活農村經濟
江蘇的村集體得益于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起步早、發展快,積累了大量財富。至2017年末,全省農村集體資產5158億元,此外還有大量的土地、林地、水面等資源性資產。
為更好地管好、用活農村集體資產,促進資源要素充分流動,又有效防止村干部以權謀私,江蘇省從2014年開始,積極發展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立全國領先的全省統一聯網、信息互聯互通、省市縣鎮四級聯動的市場運行體系,2017年又規定,農村集體產權流轉必須進場交易、應進必進。
目前,全省已實現縣級、鎮級交易平臺全覆蓋,2018年交易項目超過11萬筆、交易額達到3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96.5%,平均溢價率超過5%。江蘇依托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平臺數據,探索形成了全國*省級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轉讓交易價格指數,有效引導農民群眾合理有序流轉承包土地,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鹽城市鹽都區創新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運營機制,建立區鎮村三級聯網的“三資”管理信息網,將農村集體家底數據、交易數據、資金數據納入一個庫,要求所有集體資產全部進網管理、平臺交易,并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三大渠道公開,從而實現數據共享一網通、管理責任一單清、陽光村務一點明。
南京市高淳區、睢寧縣、如皋市、連云港市贛榆區、金湖縣、揚州市江都區、泗洪縣積極探索農村產權交易標準化建設,相關標準的編制已被列入國家和地方標準制定項目計劃,編制工作現已進入*后收官階段。
同時,為適應人口城鎮化的大趨勢,保障離土離鄉農民的合法財產權益,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使用,蘇州市虎丘區、如皋市等地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自愿有償退出試點。
撬動市場力量 強化支持保護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但是,隨著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要素配置和風險控制成為新型主體“成長的煩惱”,亟須幫助解決。
常州市武進區與人保財險公司“聯辦共保”開展水稻收入保險試點,將50畝以上有投保意愿的種植農戶全覆蓋,區、鎮兩級財政對投保農戶分別給予60%、20%的保費補貼。按照6%的保險費率,2017年投保農戶每畝僅花費21.6元即可獲得1800元的收入保障,當年人保公司實際理賠面積3600余畝,賠付資金63.6萬元,為投保農戶挽回了一定經濟損失。常熟市試點推出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出欄月當期豬糧比價低于6.2:1時即啟動理賠程序,確保養殖戶在價格過低時依然能獲得一定收入。
與新型農業經營體不同,“一家一戶”生產面廣量大,仍然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面。如何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張家港市和淮安市洪澤區等地做了積極探索。
其中,張家港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社會提供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水稻集中育供秧、動物防疫和稻麥統一供種服務,其中農藥配送銷售已完成3000萬元左右,糧食和果蔬農藥的零差價集中配送率穩定在95%和90%左右,有效實現了節本增效、減量安全等多重效益。
完善長效機制 夯實基層基礎
村級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石,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鄉村振興目標離不開村級組織振興。農村改革試驗中,江蘇重點圍繞農村社區村民自治和農民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長效機制建設、家庭農場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開展試點,夯實農村基層基礎。
張家港市、如皋市分別承擔了國家和省的農村社區村民自治試點任務。其中,如皋市為化解城鄉社區工作任務繁重、基層管理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在全市15個村(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試點,該市江安鎮周莊社區設立紅白喜事堂,對從簡和符合政策辦理紅白喜事的村民,優惠提供場所和公共服務設施,從源頭上遏制了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不良社會風氣。
南京市作為*改革試驗區,把創新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作為主攻方向:一是通過貨幣化補償、留地安置、置換經營性物業(股權)等三種方式,落實征地拆遷地區村集體留用地政策,用于發展集體經濟。二是引導經濟欠發達村抱團發展、異地發展。三是以區或鎮為單位,規劃建設或購置經營性物業以獲得穩定租金收入。四是對經濟薄弱村和欠發達村,市財政每年每村安排60萬元和40萬元,用于獎補村級發展能力建設。目前全市經濟薄弱村村均擁有5000平方米標準廠房,各村年租金收益30萬元左右。
2017年以來,揚州市江都區村集體領辦創辦30家農地綜合社,入股農戶5117戶,入股土地面積1.39萬畝,村集體入股755.9萬元,累計為村集體增收171.04萬元。
常熟市在承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層黨組織建設試點工作中,探索把黨支部建在新型農業產業鏈上,對規模較大、產業特點明顯、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且人員較為穩定的成熟組織進行單獨組建,對農業園區、養殖基地內的合作組織建立區域黨組織共同管理,對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指導幫建。目前,全市共成立102個獨立支部、49個聯合支部,形成了富有常熟特色、具有示范效應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黨建工作模式,被中組部在全國推廣介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