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種植的玉晶91水稻品種,雖然產量比一般水稻低20%,但銷售價格每斤可達到5元以上,效益高出近1倍。橫江橋便民服務中心“田秀才”尹加榮通過引進新的水稻品種實現了特有的“身價”……近些年,靖州涌現出一批懂技術、會管理、能致富的“新農人”, 這支新的生力軍, 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靖州楊梅”——不僅是林農脫貧的“搖錢樹”,其品牌效益已是聲名鵲起。從楊梅鮮果,到楊梅餞,再到楊梅酒、楊梅飲品。由創業達人陳*于2011年創立的湘百仕酒業有限公司把這一顆楊梅的市場價值“吃干榨盡”。他告訴我們,這幾年公司重點做了兩件事:一是在產業鏈前端,與全縣10多家楊梅種植合作社“聯姻”,統一供苗、管理、保價收購;二是在產業鏈后端,發揮深加工優勢,把楊梅酒打造成靖州的、中國的民族品牌,和“拉菲”媲美,漂洋過海,賣到全世界!
如果說侗文化是靖州旅游的一張名片,那么巖腳就是靖州的*招牌。2011年,隨著全域旅游業的發展,巖腳的新農人們決定依托侗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文化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旅游扶貧試點。目前一個集旅游環境打造、村貌修復、生態建設于一體的“南方絲路女兒國”成為首批國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國家3A級景區,湖南*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也成為全國各地游客夢寐以求的地方,當地上千畝林地和閑置農房煥發出生機。
同樣是農民,湖南漢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靖州七角艾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藕團鄉的陸春紅也沒走尋常路。
他借助七角艾種植合作社,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以艾大夫品牌為中心,打造了集種植、研發加工、品牌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去年在新廠、藕團、坳上、文溪等5個鄉鎮8個貧困村建成2200畝的生產基地,帶動了全縣300多戶貧困戶1000人脫貧。公司銷售額達到1500多萬元。
當前,“新農人”成為活躍農村經濟的生力軍。他們搶占農業“風口”,促進了各種資源要素流入,補齊了農村發展短板,激活了農村發展新動能,是目前農村一道*靚麗的“新景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