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正月初三,綦江區石角鎮雙堰村,鞭炮聲此起彼伏,山路上到處是走親訪友的人們,小山村沉浸在濃濃的節日喜慶中。在山間的一個養殖場里,簡金友卻沒有時間享受這一派節日的歡樂——這個春節期間,他都沒有閑暇,而是忙著照料70多頭正在育肥的肉牛。
“過年前,平時請的幾個工人就放假了,養殖場的許多事情都得我自己做。”50歲的簡金友是石角鎮的養牛大戶,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這七八天里,每天天蒙蒙亮時,他便要起床,先是下地割幾捆青草,扛回來再切割成段,拌上飼料,讓牛兒們盡早吃上“早餐”。其間,他還要抓緊時間打掃牛圈,一直忙到上午10點鐘左右,才能吃上早飯。
“春節期間,市場上牛肉很暢銷。這幾天,我已經接到了南川、遵義等地幾個宰牛場老板的電話,問我賣不賣牛,我都沒答應。”簡金友說,他養的這批牛叫做西門塔爾肉牛,生長快,瘦肉率高,品質好,“這些牛已飼養了9個月,每頭牛的體重已有1000來斤,現在正是育肥的黃金時期,每天可以增重3斤左右,所以我打算還飼養兩個月再賣。”他說,11個月時出欄*劃算,如果到時行情沒有大的下跌,每頭牛可賺四五千元。
“一頭牛我只要走近看一眼,就可以估出它的重量,誤差一般不會超過20斤。”簡金友說,他從1988年開始販牛,到過全國許多地方,不僅對各種肉牛的市場銷售情況非常熟悉,還學到了肉牛的養殖技術、疫病防治等。2010年,他結束走南闖北的販牛生涯,回到家鄉投入50多萬元,建起了這個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利用當地漫山遍野的野草,規模養殖肉牛。
為了消除養殖場的糞水污染,他又按照相關環保要求,添置了治污設備,建起了牛糞處理設施及排污管網,免費運送干牛糞、用管道引流牛糞水到附近山間,作為鄉親們種植蔬菜瓜果和家畜草料的有機肥,推動當地實現了“養殖-種植-養殖”的綠色循環發展。
“開辦這個肉牛養殖場,區農委為我擔保了30萬元的無息貸款,解決了我的資金短缺問題;鎮獸醫站安排了駐場獸醫,每周都要來做檢疫和技術指導。”簡金友說,這幾年養殖場的順利發展,多虧了政府部門的扶持和關心。
這幾年,陸續有不少鄉親前來向簡金友咨詢養牛技術。今年,他打算投入100萬元左右,新建一個良種肉牛繁殖基地,購買幾十頭母牛來繁育牛犢,然后牽頭成立一個肉牛養殖合作社,把牛犢提供給周圍的鄉親們養殖。“我要帶領更多的鄉親養牛,讓他們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鄉也能發家致富。”簡金友說,這就是他新的一年里的*愿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