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車都能開進來了,每次至少能裝1萬斤,運費節省了很多。”面對眼前拓寬的“四好農村路”島黃線,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黃川村村民王槐榮興奮地說。
島石鎮是臨安區山核桃主產區,其中黃川村又是島石鎮的主產區,該村每年山核桃產量在600-800噸,年產值5000余萬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把山核桃運出大山,靠的正是黃川村連接大山之外的*通道——島黃線。
島黃線老公路建成于1990年,2003年改建成瀝青路面,然而路面寬度只有3.5-4米,滿足不了村民日益提升的需求。去年,臨安區交通運輸局正式把島黃線列入*批改建線路。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島黃線路面拓寬到了6米。
改建后的島黃線,給村民增收帶來極大的便利。以運輸為例,村民王槐榮以往主要靠小面包車運輸,每次只能運1500斤山核桃,而現在大貨車也能開進去了,*運輸可以達到上萬斤,大大節省了運費和時間。
運費的節省還只是小頭。“道路狀況好了,現在有了更多商販上門來收購,價格也有所上漲,對村民來說*是利好。” 黃川村黨總支書記王靈敏說,“島黃線是我們村的核桃路、幸福路。”
島黃線是臨安區“四好農村路”惠及農民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2018年,臨安區制定出臺“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計劃到2020年底,建設“四好農村路”890余公里,著力推動農村公路聯城、聯鄉、聯村、聯景、聯心,更暢通、更安全、更舒服、更美麗、更富民,以此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開局之年的2018年底,臨安區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397.4公里,其中通鄉鎮景區89.2公里、消除等外路248.3公里、提升低等級公路56.8公里、通自然村斷頭路3.1公里。這些道路涉及臨安區所有鎮街,惠及140余個行政村,進一步完善了交通路網,提升了通行能力。
至此,臨安區“四好農村路”的鄉村振興 “交通網”已逐漸成形,各鎮街涌現越來越多的通勤村、民宿村、快遞村等。“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使得臨安區農村公路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路長制”廣泛推行,為實現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保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