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東北鎮全鎮韭菜種植面積已達13000畝,年銷售收入1.5億元以上,韭菜已經成為東北鎮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鎮8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506戶種植了韭菜,“大部分已經脫貧的貧困戶,都是因為種植韭菜實現增收。”
花園村1社,有兩排平房顯得獨特,這些規格統一的新房里住的,都是村里的貧困戶。村支書李太書告訴記者,共有15戶貧困戶,通過異地搬遷政策,搬到這里集中居住。
今年72歲的李瓊芳老人家中熱鬧非凡,她的兒女、孫輩都在這天,到老人家中吃團年飯。滿臉笑容的李瓊芳有理由高興,一個多月前,她和老伴兒剛剛搬進新房。在那之前,兩位老人住在有著幾十年房齡的老房子中,十分不便。“家里新添了冰箱和電視,啥子都給我們買起,鎮上和村里把我們照顧得很好。”李瓊芳說。
李太書介紹,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03人。為了解決貧困戶,尤其是老年貧困戶的住房困難,去年村里修建了這些新房,當年就實現入住。“這些貧困戶原來都分散居住,搬到這里后,距離場鎮只有幾分鐘路程,生活便利了很多,老人們住在一起,相互之間也有個照應。”
在趣味活動中,有一項比賽就是擇韭菜,十幾個村民一齊動手,看誰擇得又多又干凈。之所以把擇韭菜變成娛樂活動,是因為韭菜已經成為東北鎮的支柱產業之一。全鎮韭菜種植面積已達13000畝,年銷售收入1.5億元以上。僅在花園村,全村2000畝土地,就有1600畝種上了韭菜。
“我家種了2畝韭菜,一年能收入1萬多元。”正在擇韭菜的村民李小華告訴記者,平日里,她還在一家養殖企業幫忙養雞,“養一批雞80天,能掙1萬上下”。盡管上有老下有小,負擔較重,但李小華憑借自己的雙手,還是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東北鎮副鎮長劉小彪介紹,目前,僅韭菜銷售,就給全鎮農民帶來3500元的人均收入。劉小彪算了一筆賬,一畝地每年能收兩茬韭黃,一茬能收2000斤左右,按每斤2元計算,一年就能收入8000元。另外,每年還能收一茬韭菜花,也能帶來2000多元的收入。
“跟種糧食相比,種韭菜的收入至少多兩倍以上。”劉小彪說。此外,種韭菜已經成為東北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全鎮8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506戶種植了韭菜,“大部分已經脫貧的貧困戶,都是因為種植韭菜實現增收。”
去年7月中旬,中江縣遭遇了幾十年罕見的特大洪災,東北鎮是受災*為嚴重的地區。那次洪災,讓近萬畝韭菜淹沒在洪水中,導致3000多畝韭菜絕收。一時間,不少韭菜種植戶一年的收成化為泡影。
為了*程度減輕農民損失,洪水退后,當地政府部門派出農業技術人員指導理溝排濕、消毒治病治蟲,挽救了大部分受災韭菜。對于已經無法挽救的,指導農戶及時補種,或種植油菜等作物,代替韭菜。
“通過半年的努力,全鎮韭菜產業已基本恢復,2018年農民收入依然實現了增長。”劉小彪說。據了解,春節期間,韭菜價格達到四五元一斤,韭黃的價格更高。“只要一小捆,就能賣百八十元。”
下一步,東北鎮還將進一步做大韭菜這張名片。“我們準備邀請農業專家,到韭菜種植戶家中,一對一進行指導,讓村民更科學高效地種植韭菜。”劉小彪介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