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新時代的農創客,而農創客的成長則需要“老師傅”們幫帶。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一批農技專家經常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組成“農業幫幫團”,為回村的農創客們指路支招,讓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在當地“開花結果”。
海鹽縣經作(蠶業)站站長敖成光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種些什么好”“花菜葉上長斑了,是不是發病了”“西瓜怎么不結果”……在和一批又一批農創客接觸的過程中,敖成光遇到過各式各樣的問題,“主要是兩大類,資金和技術。”敖成光總結。
他解釋,眼下選擇回村創業的基本是“80后”和“90后”青年,這批人剛步入社會不久,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積累,就農業而言,雖然投入比不上工業類大項目,“但基礎設施投入越好,抗災能力就越強,后期的收入也就越有保障。”
農創客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市場,“現在農產品普遍過剩,新進入的產品必須要往綠色、優質、高端方向發展,但回來創業的青年們所掌握的技術往往無法支撐。”敖成光坦言。
為此,當地組建的“農業幫幫團”,著重在資金和技術兩方面給予農創客幫扶,比如項目規劃期,相關的專家就會介入,為農創客出謀劃策,以爭取更好的資金和政策扶持,生產過程中,則跟蹤指導。
“90后”的沈碧波就受過“農業幫幫團”不少“關照”。2016年,他開始回鄉嘗試“稻蝦種養”新形式,并建立自己的農場,3年后的今天,該形式在當地被爭相效仿。
沈碧波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也會主動學習,實地調研,但政府的支持給予了他莫大的幫助,“多虧了‘農業幫幫團’,才讓我更加了解農業政策的走向,不會錯過大學生農業貸款貼息政策,大學生創業補助申報手續也更加便捷。”
看著這一行前景不錯,2018年,“80后”宋丹飛從核電行業轉行也干起了“稻蝦種養”,他會時不時向“前輩”沈碧波學習,討教一些種養技巧,同時積極參與海鹽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各類講座或培訓。
“其實當農民除了有些苦,其他都挺好的。”宋丹飛笑著說,當前政策環境好,有事情除了找同行,背后還有政府這座大靠山,一旦碰上解決不了的困難,會很樂意去找“農業幫幫團”。
據海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農業幫幫團”已與海鹽全縣100多名年輕的農創客結對,累計幫助申報項目35個,培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18種,切實為農村的美麗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