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昌吉市緊緊依托地處“烏昌石”經濟圈市場優勢,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在昌吉市各鄉鎮大力實施“菜籃子”工程,鼓勵和引導廣大菜農種植溫室大棚,發展設施農業。
記者在昌吉市大西渠鎮新渠村西紅柿種植大戶魏景泉的農業設施大棚里看到,西紅柿紅彤彤的一片,碩果累累。今年55歲的魏景泉是一名蔬菜種植能手,種植蔬菜已經20年了,現在他種植的31個溫室大棚的西紅柿已經陸續成熟,一大早,他趕忙雇來20多個人抓緊采摘,準備運往昌吉市岐豐農貿市場進行銷售,采摘、分揀、搬運,現場一派火熱的勞動場面。
魏景泉說:“主要的是西紅柿和黃瓜,今年的價錢挺可觀的,我種了兩季,大概收的話在七十萬元左右,去了支出的話,還剩二十萬元。”
昌吉市佃壩鎮土梁村惠福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福會介紹說:“我們種植蔬菜的戶數總共是48戶,全部都是我們本村的村民,2018年的人均收入是25000元,這幾年主要就是以西紅柿,黃瓜,辣椒為主,那么根據現在市場的價格,感覺在這一塊經濟收入在往上提高。”
近年來,昌吉市依托“烏昌石”經濟圈地源優勢,不斷優化設施農業種植結構,在提升蔬菜產量和品質上下功夫,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栽培技術,倡導農民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不僅促進了農民增收,而且推動了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
新疆昌吉州昌吉市農業局局長李月珍說:“目前昌吉市共有溫室大棚2131座,大多是發展的春提早、秋延晚的蔬菜和果蔬的生產,通過一年兩季生產,一個溫室的菜農平均純收入都能夠達到2萬元左右,2019年,在繼續發展好原有產業的基礎上,通過新型經營主體,比如說合作社和農業公司的帶動,能夠更好地讓這個產業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