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17個村共清理出集體土地639畝,溝渠、坑塘14.2畝,為村集體增收14余萬元,共消除集體收入‘空殼村’7個。至此,全鎮集體收入‘空殼村’已全面清零。”近日,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鎮黨委組織委員龐慶鳳向記者介紹。隨著“掃黑除惡、固本增收”的推進,臨清市的“空殼村”已經成為歷史,也成為臨清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變化的生動寫照。
2018年以來,臨清市聚焦當前影響鄉村振興的村集體資產流失、管理失序,基層政權軟弱渙散、對集體資產管理缺位、不到位,“黑惡霸痞”勢力侵占或村民不當使用村集體資產等問題,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與理清集體資產、鞏固基層政權結合起來,由組織部門牽頭,政法、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推進,開展“掃黑除惡、固本增收”集中行動,通過清理集體資產、保衛集體資產、規范集體資產、堅強基層政權、壓實鎮街責任5項措施,打響集體收入“清零”攻堅戰,為推動村級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黨建引領為抓手,對癥下藥醫“頑疾”
“一方面,由于村級班子軟弱、管理不到位,導致有些村集體的資產資源被侵占,沒有掌握在村集體手里。有的村集體資產使用不規范不合理,收入少;有的雖然簽訂了合同,但是合作方少交甚至多年欠交不交,造成薄弱村無錢辦事。村‘兩委’班子對清理這些資產資源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導致村集體有資產、無收入。另一方面,有些集體經濟較好的村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增收模式單一,導致‘自我造血’動力不足,持續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效果不好。”臨清市委組織部長何靖雯告訴記者,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錯綜復雜、相互疊加,“難啃的骨頭”比較多。只有為村集體資產存在的問題“把好脈”,從組織振興、重塑村級干部隊伍擔當意識、堅持黨建引領村集體增收入手,著力解決鎮村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意識不強、集體資產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理順集體資產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才能消除集體經濟發展障礙,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壓實主體責任、清理保衛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何靖雯重點向記者介紹了依次開出的“三劑藥方”。據介紹,自2018年10月15日召開全市動員會以來,臨清市清理保衛集體資產環節按照試點先行原則,在16個鎮街道選取19個重點難點村居先行試點,集中力量重點推進、全面鋪開。
目前,臨清共派出駐村工作組312個,工作組通過查閱村級各類收支賬目、集體資產承包合同、廣泛走訪群眾等措施,對資金、資產、資源等實際控制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對侵占集體資產資源、承包地及租賃發包方面存在的合同糾紛、違法占用村集體土地形成的違章建筑等損害集體和群眾利益問題,村民亂占村邊地、坑邊地、路邊地等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并列入問題整治臺賬。對于強占集體資產拒不歸還、拒不服從管理,違反法律法規拒不糾正的“霸痞”行為,綜合運用行政、法律、法規、政策、經濟等手段以及教育、協商、疏導等方法,依法依規進行處置。“除此之外,我們還將此項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全市綜合考核和黨建工作年度考核,作為村黨組織評星定級的重要內容,與村‘兩委’干部績效補貼掛鉤,極大地調動了鎮村開展集中行動的積極性。”何靖雯說。
集體增產有妙招,撂荒地變“聚寶盆”
日前,記者走進新華街道東陶居委會時,被一片巨大的坑塘所吸引:雖然坑塘周邊栽種的樹木已經全部裹上了過冬的“棉被”,但涼亭、健身器材、健步道一應俱全,坑塘中心未結冰的地方,幾只野鴨子正在嬉戲,一片優美冬日風光盡收眼底。
“原來這里是一片臭水坑,家家戶戶都往里扔垃圾,隔著老遠都能聞見臭味!”在東陶,已經74歲的王懷軍見證了昔日“臭坑塘”的完美蛻變。東陶居利用扶貧資金,整治村內坑塘32畝,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為村發展打開了路子。“現在多好呀,鍛煉散步啥的,天氣冷點也愿意過來,咱心里暖和。”王懷軍笑著說。
據東陶居黨支部書記王炳全介紹,2018年下半年以來,坑塘產出的白鰱、花鰱、草魚和鯧魚等共銷售2.3萬元,帶動貧困戶20戶42人脫貧,昔日的“臭坑塘”變成了“聚寶盆”。
東陶居還只是臨清市村集體資源整治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前,一些村的集體資源長期閑置,無人管理,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現在村集體通過固本增收,回收、整治、重新發包等方式理順集體經濟,讓閑置資源重新煥發生機。
在八岔路鎮楊二莊村,一排排的鋼結構大棚整齊劃一,人們忙忙碌碌,顯得分外熱鬧。楊二莊村在前期收回集體土地80畝、閑置宅基地19處,流轉土地800余畝的基礎上,又清理出荒地、溝渠120畝,為大棚蔬菜、綠化苗木產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
“以前這些地誰占著就是誰的,東占一塊西圈一點,零零碎碎,利用效率非常低,有的干脆直接撂荒。”楊二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云武感慨,現在村里通過回收整合土地,重新清理發包集體土地、收回宅基,增加集體收入217萬元,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據張云武介紹,該村對流轉的800畝集體土地已與臨清市瑞清林業公司簽訂了樹木種植協議,已種植570畝,剩余230畝將于2019年底種植,村集體占股份7%,2020年將形成年收入8萬元。
因地制宜尋特色,做大做強再出發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臨清市對清查、清理出的集體資產,結合各村特點,通過“一事一議”、公開發包等形式,發展符合各村實際情況的特色產業。辛北村地處臨清市黃河故道,沙荒地曾經長期撂荒,無法進行有效利用。
為尋找到利用土地的有效方法,村干部深入到全村182戶群眾家中逐一進行走訪。經過商議考量,*終決定通過在網上發布招標信息開展競標,將土地依次承包給河北客商種植山藥和紅薯,既實現村集體資產規范化管理,又使集體收入從“零”增加到每年16萬元。
2019年,臨清全市264個村已清理集體土地、坑塘8400多畝,增加集體收入470多萬元,185個集體收入“空殼村”全部清零。“今年年底前,臨清市還將在此基礎上力爭實現各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讓各村有產業、有收益、有未來,讓村集體經濟為臨清市鄉村振興提供澎湃持久動力。”臨清市委書記何憲卓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