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的群眾為韭黃編了個九字訣:“種得活、賣得脫、劃得著”。
2018年年底,普定成為貴州擬退出貧困縣之一,在外務工的游子們也逐步聞訊歸家,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可謂功不可沒。
普定是“黔中腹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適宜韭黃等農作物生長的天然溫床。普定縣化處鎮焦家村村支書張振剛說:“選擇產品成為關鍵點,要選擇價值高、市場好的農產品,脫貧致富就是時間問題。”
普定縣化處鎮水母河流域高效農業產業示范園區韭黃種植基地。新華網發
新春剛過,走進普定縣化處鎮水母河流域高效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的韭黃種植基地,村民們仍在田間地頭忙碌著。
2017年10月,該示范園區開始建立,其核心區共種植韭黃10000余畝。目前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等省外市場,售價為5.2元到8.5元每斤,年產值可達6000余萬元。
正在韭菜園里干活的化處鎮焦家村村民高艷說:“挖一鋤頭就是一鋤頭的錢,干著有勁。”回想以前,她說,家里只有一畝地,種的是水稻,就算盛產,也就能收成五六百斤,根本掙不了錢。
高艷今年49歲,自1997年去浙江務工后,已經在外地呆了近22年。她談起在浙江的日子,上班的時候還好,但只要一閑下來,就沒有一分鐘不想念家人。這么多年來,每年都只有春節她才能和家人短暫團聚。
今年春節回到家后,高艷決定不走了。“現在大家把土地合在一起種韭黃,能掙著錢了,我想回來,和家里人在一起。”她說。
從園區建立以來,村支書張振剛一直參與韭黃種植、銷售等相關產業發展工作。他說:“要讓群眾看到生活的希望,必須抓好韭黃產業的發展。”
截至2018年年底,普定縣化處鎮水母河流域高效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累計用工70000人次,帶動貧困戶1281戶5775人。化處鎮焦家村村集體經濟從2014年不足3萬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近300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