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專家表示,這釋放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態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擴大農產品進口,一方面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降低消費者、農產品加工業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國內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退出超載的邊際產能,為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加回旋能力。
“進口農產品實際是進口土地和水資源,對我國這樣人多地少的國家,是符合長遠利益和戰略利益的。”葉興慶表示。
以大豆為例,隨著食用油和蛋白飼料需求持續增長,我國大豆產需缺口在9000多萬噸,85%左右的大豆需要進口。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對此分析說,我國自產大豆和從國外進口大豆的用途不同:自產大豆產量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以豆制品形式走向百姓餐桌,而加工的副產品,如豆粕,滿足不了畜禽養殖業日益增長的需求。進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畜禽養殖業飼料,可以彌補國產大豆供給缺口,二者不沖突、可互補。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近年來大豆等農產品在國內產量增加的同時進口也在擴大,這是雙贏的有利格局。“拓展農產品多元化進口渠道、增加農產品進口來源,將更好滿足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對農產品擴大和質量提高的新需求,解決國內部分農產品稀缺和供給不足問題。”他說。
專家表示,擴大農產品進口、以開放推動改革,是我國農業領域一以貫之的政策導向。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的農業對外開放也邁向全方位開放的新階段。未來,我國農業發展將在更大程度上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國外農業資源滿足人們對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推動我國農業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