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專家嚴格按照新職業評審標準對征集的新職業有關材料進行了評審論證,初步確定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15個擬發布新職業。其中,無人機駕駛員榜上有名。根據定義,無人機駕駛員是指通過遠程控制設備,駕駛無人機完成既定飛行任務的人員。
近年來,我國無人機領域發展十分迅速。據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預測到2025年,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750億元。在這一背景下,無人機駕駛員作為一項新的職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雖然無人機駕駛員愈發受到重視,更是被稱為新的“金飯碗”,收入不菲,但是實際上,與國內巨大的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以及行業從業人數相比,獲得AOPA、ASFC、UTC等機構合格證書的“持證上崗”飛手就顯得有些不足了。
據《2017中國AOPA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總數為24407個,僅2017年下半年,合格證總數就增加了8862個,比2016年增長10.4%;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總數比2016年增長138%。從年齡結構看,1986年至1994年出生的無人機駕駛員占駕駛員人數的60.38%,成為無人機駕駛員的主力軍。
據了解,由于植保無人機在無人機產業中屬于收益較高的領域,因為植保無人機駕駛員也成為了近兩年無人機駕駛員數量增長的主要來源。
要知道,我國作為作為農業大國,擁有18億畝基本農田,每年光是農藥噴灑作業就需要耗費大批人力。借助植保無人機,不僅能夠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提升植保作業效率,還能夠降低農藥的浪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使得植保無人機行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加速模式。
因而,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以后,明確表示個人或者組織進行植保無人機作業時必須持有無人機安全操作執照。新政推出后,全國報名植保無人機培訓的人數更是出現飆升。
除了植保無人機駕駛員外,由于無人機還廣泛應用于地理測繪、物流配送、電力巡檢、管道巡檢、海洋監測、消防救援等諸多領域,因此無人機駕駛員也分布于各個行業中。甚至一些媒體機構和影視企業里,也有專業從事無人機駕駛的人員。
鑒于需求巨大而數量缺乏,無人機駕駛人才的培養被提上了日程。工信部發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不僅對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的規范與加快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還明確支持有條件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無人機相關專業。這也意味著,學子們考大學又有了新選擇。
此外,《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還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從行業需求和國家政策來看,無人機駕駛員人才較為缺乏,未來發展前景較好,薪資也頗為不錯。不過,有無人機服務提供商的負責人表示,無人機駕駛員固然是“高薪”職業,但是對于個人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也有相當要求。不僅如此,無人機駕駛員的高額人力成本,也對無人機服務企業造成了一定壓力。
就拿無人機植保服務商來說,植保服務團隊不僅有工資成本,還有每*出行的交通費、住宿費、設備維護費等其他諸多費用,再加上植保作業還要受到季節、氣象條件等其他因素影響,有時候賺取的收入還不足以承擔實際支出。另外,無人機駕駛員熱潮的興起,導致許多用戶紛紛涌入,也導致這一職業日漸泡沫化。總而言之,無人機駕駛員的確發展前景廣闊,但是也不能盲目入行,而是要有規劃和針對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