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很多人給魯菜貼上了“黑糊糊、油糊糊、咸糊糊,黏糊糊”的標簽,被“黑”得不成樣,很多外地人來山東說吃了頓“假魯菜”。在山東,川菜、湘菜、西北菜等外地菜系很紅火,相對來說魯菜則不溫不火。魯菜的發展遇到了哪些瓶頸,又有哪些新趨勢呢?
上合青島峰會國宴
用了魯菜中的孔府菜
“魯、川、粵、蘇,再加上浙、閩、徽、湘,八大菜系中魯菜居首,還是清朝時的宮廷菜,北方省份的菜系也多以魯菜為基礎。”山東省餐飲和住宿行業協會會長張文魁介紹。
按理說,魯菜的“老大哥”地位應該很穩固,可是在魯菜的大本營濟南,四川菜、粵菜,甚至是西北菜、云南菜很是紅火,相比而言,魯菜館則處于“隱身”狀態。
國內一家數據平臺把八大菜系的網絡熱度值進行了量化。數據顯示,川菜、粵菜、湘菜熱度值都超過了魯菜,而且,魯菜熱度前三名竟然是黃燜雞米飯、水煎包、德州扒雞。來山東旅游的外地游客對魯菜印象也一般。
事實遠非表面上如此簡單。張文魁介紹,魯菜有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三個分支,濟南菜中較為有名的是爆炒腰花、九轉大腸、蔥爆海參等,而膠東菜則主要以海鮮為主,又被叫做“海派魯菜”。
李建國是濟南市烹飪協會會長,其父李長久在上世紀闖蕩北京、上海、青島,*后創辦了老濟南有名的萃華樓。如今,李建國是萃華樓的傳承人,在濟南有兩家店面。“以前人們生活條件差,喜歡吃高油食物。原來的廚師隊伍建設跟不上,炒出來的菜不好吃,設計出來的菜品不好看。所以才讓很多人對魯菜有了四個‘糊糊’的印象。”他坦言,少放點醬油,把桌上的菜品搭配合理,四個“糊糊”自然沒了。
*為典型的是去年的上合青島峰會國宴,李建國跟從魯菜大師王興蘭設計了菜單,用了孔府菜,共四菜一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