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衡陽的大棚多了,蔬菜的品種也很多,每天都可以吃到質優味美的本地蔬菜。”家住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的居民楊敏在后宰門農貿市場買菜時,開心地向記者吐露衡陽蔬菜供應的變化。近年來,衡陽以蔬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強化政策引領、質量管控、科技支撐、品牌培育、示范創建等措施,不斷豐富“菜籃子”有效供給,全市蔬菜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近日,記者從衡陽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去年底,全市百畝以上規模大型蔬菜基地達191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68家,蔬菜播種面積92萬畝,蔬菜總產203萬噸。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基本實現均衡供應,本地菜市場占有率穩定在70%左右。
加強質量管控
在石鼓區樂富蔬菜基地,一座座規劃有序、高標準建設的蔬菜大棚栽種著各類時蔬,長勢喜人。據該基地負責人歐陽必富介紹,每天公司的檢測人員都會對上市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
據市農業農村局蔬菜科科長彭揚春介紹,近年來,衡陽市嚴格質量安全監測,在愛心覺樂、樂富、亮農、榮聯等大型基地建立自律性檢測室,蔬菜檢測合格方能上市,并逐步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此外,推進鄉鎮監管站規范化建設。投資700余萬元對全市147個鄉鎮監管站實行標準化建設,覆蓋率超過80%,基本做到工作有場所、檢測有設備、經費有保障。2018年省級檢測部門例行監測蔬菜200個批次,合格197個批次,合格率98.5%;市級檢測部門抽檢蔬菜960個批次,合格率*。
推動品牌建設
“黃花菜作為祁東傳統特色農業產業,已有500多年種植歷史。全縣現有種植面積16.5萬畝,產值達20億元,產量和產值均占全國70%以上,是全國面積*的黃花菜種植地。2015年8月,祁東黃花菜納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彭揚春告訴記者,祁東縣通過“產+加+銷一體化項目”的實施,建立健全了利益鏈接機制,企業、合作組織、農戶三方利益得以均衡。
2018年市級財政投入800萬元重點打造石鼓區角山、蒸湘區雨母山、珠暉區茶山坳三個萬畝片蔬菜基地,并將基地提質改造與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等有機結合。各縣(市)區根據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土地資源及蔬菜種植傳統習慣及現狀等,合理規劃產業,建成衡東縣2萬畝黃貢椒、祁東縣16.5萬畝黃花菜、5萬畝姜芋,常寧市1萬畝無渣生姜、中心城區10萬畝食用菌等八大特色蔬菜基地,形成特色化、區域化、優勢集約化布局,成為各地優勢特色品牌和經濟增長點。去年,衡東黃貢椒成功創建省級優質農產品供應示范基地(示范片),祁東縣黃花菜成功創建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聚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祁東、衡東、珠暉、蒸湘各創一個省級特色園。
繼祁東黃花菜、檳榔芋、常寧無渣生姜之后,2018年珠暉區金甲嶺蘿卜、衡東三樟黃貢椒先后通過農業部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加強技術支撐
為了讓市民吃上“放心菜”,保證蔬菜的新鮮營養,衡陽市蔬菜基地大力進行加工技術攻關。比如,為突破黃花菜殺青烘干技術瓶頸,祁東縣雁隆食品在黃土鋪鎮選擇兩個村進行機械生產線燜蒸殺青烘干試點,金萱生物科技公司擴大植物粉劑殺青試驗,凌云公司利用烤房和太陽棚進行殺青烘干實驗,這些加工技術試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菜農和企業主的歡迎。
加快傳統地方品種的提純復壯步伐。衡東縣與瀏陽果蔬實用技術研究所簽訂黃貢椒提純復壯協議,對黃貢椒品種提純、復壯、制種、育苗、*化種植、輪作等黃貢椒種植全過程進行科學研究試驗。同時進行品種引進示范。湖南華達田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蒸湘區呆鷹嶺鎮土橋村流轉土地500余畝,新建鋼架大棚200余座,種植四川、山東仔姜,端午節前后上市,有效彌補市場空白;湖南金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領農戶種植羊肚菌和蛹蟲草,以高端菌類產業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依托市蔬菜研究所的技術力量,在衡南、衡陽、祁東、耒陽、石鼓等八個縣市區建立了新品種、新技術核心示范基地10560畝,示范推廣新品種57個、新技術30余項。去年,利用市蔬菜研究所高端技術人才優勢,在全市范圍內共開展技術培訓6期,培訓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57人,生產技術人員684人,市蔬菜研究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技術指導1347人次,解決蔬菜生產技術問題136個,發放技術資料14370份,對全市農業科技人員、基地管理人員與生產技術人員的素質與能力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擬在每個縣市區建示范基地
“土地成本,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成本,人力成本高,加之市級財政投入持續減少,融資壓力大,市場價格波動大,中間環節過多,蔬菜滯銷的情況時有發生。”彭揚春說,受市場行情和種植效益等因素影響,菜農種菜積極性不高,城鎮專業蔬菜基地面積略有萎縮。部分蔬菜經營主體把重心從生產環節轉向流通環節,還有的逐步縮小種植規模,個別經營主體干脆直接退出蔬菜行業。
針對衡陽市部分蔬菜基地面臨的困難,彭揚春建議,今年將適當調減大路菜種植面積,發展特色、*蔬菜,在城市近郊全力建好一批設施化蔬菜基地,保障城市“菜籃子”均衡豐富供應;中遠郊打造“一村一品”“一品一基地”,逐步建設蔬菜專業化基地,提高生產效益。大力推廣大棚春提早秋延后栽培、長季節栽培、水肥一體化、集約化育苗、采后商品化處理和貯藏保鮮等設施生產。引導蔬菜經營主體利用設施大棚,打時間差,錯峰上市,逐步實現淡季不淡、旺季不爛。同時,依托市蔬菜研究所科研力量,在每個縣市區建1—2個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為當地菜農提供優質品種和高效栽培示范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