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番茄真甜啊!”“味道香,顏色也格外紅!”近日,阿左旗巴彥霍德嘎查楊二嫂小番茄采摘溫棚里不時傳出游客的歡聲笑語。春節期間,當人們卸下疲憊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楊立忠、閆萍夫妻倆卻每天在溫棚里忙得“腳不沾地”。前來溫棚采摘果蔬的居民*接*,夫妻倆只能在忙碌中感受新春的喜悅。
室外寒風凜冽,楊立忠的采摘溫棚內卻果香四溢、春意盎然。綠色藤蔓上,一顆顆彩色番茄猶如一個個小燈籠,惹人喜愛。在大棚里忙碌的閆萍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滿臉笑容地說:“年前到現在,我家兩座溫棚累計采摘果蔬近3000斤,光周末這兩天采摘的番茄就有600-700斤。這不,巴音市場上還預定了100斤,我正忙著給他們摘了送過去。”
“我們溫棚的果蔬都是按照綠色標準種植的,并且經過農牧局放心食品檢測,口感好不說,居民們也吃得放心,特別暢銷,棚里的辣椒年前就售空了。”楊立忠說。記者了解到,楊立忠共有6座溫棚,分別種植了葡萄、芹菜、辣椒、番茄等果蔬。春節前后,正趕上他們家的番茄、辣椒上市,前來購買、采摘的居民絡繹不絕,光辣椒、番茄兩個溫棚的收入就達到了2萬多元。
與此同時,巴彥霍德嘎查村民王學軍也忙得不亦樂乎,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準備把剛采摘的新鮮脆嫩的韭菜裝車,好銷往巴彥浩特各大菜市場。“現在正是韭菜收割的季節,我的42號溫棚今天收割了約1000斤韭菜,這也是我年后*次銷售。”王學軍說。
今年40歲的王學軍原是阿左旗木仁高勒蘇木牧民,退牧還林政策實施后,一家人搬遷到了巴彥霍德嘎查。2015年,他承包了5座溫棚,搞起了種植。今年,王學軍租的5座大棚里分別種了韭菜、辣椒、黃瓜、西紅柿和小番茄。“以前放羊忙一年,100多只羊一年也就掙個兩三萬元,現在種植蔬菜雖然也累,但工作穩定了,收入也比以前要好一點,收成好的時候一年能掙6、7萬元。”王學軍說。
近年來,巴彥霍德嘎查黨支部從村民*現實、*迫切的需求中找思路,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振興為抓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沿著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向,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牧戶”模式,因地制宜,推動溫棚經濟、觀光采摘農業、沙產業規模發展,優化提升旅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帶動發展巴彥霍德嘎查果蔬采摘基地建設,推動休閑農牧業發展,促進形成“三產帶動一二產、促三產穩一產帶二產”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目前,該嘎查蔬菜年產量達5000多噸,年銷售收入達上千萬元,嘎查村民全部實現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