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這個沼氣灶已經安裝好,我們調試了,火力很足。操作跟原來的液化氣灶差不多,很方便。”前不久,在安徽安慶懷寧縣平山鎮石牛村六房組村民程正年家中,沼氣設備安裝員細心地向他介紹沼氣灶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調節火力的風門在下面柜子里,等會我教你怎么用。使用時要注意安全,不用就關掉閥門,不要讓小孩靠近……”工作人員還告訴了他維修電話。
程志平高興地對記者說:“這些師傅一大早就來了,裝了灶、通上氣,給我演示了一遍,使用起來確實很簡單,火頭也旺。這么好的事,還不收我們一分錢,真是太感謝了。”程志平是石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老夫妻倆帶一孫女,家中沒有青壯勞力,以前不管是燒土灶還是燒液化氣都很麻煩。燒土灶要到處收集柴火,用液化氣還要到十幾里遠的廠房去灌氣,老兩口搬運起來非常吃力。
“現在好了,我們不用出門收集柴火,沼氣直接通到家里,省力又省事。”在同村的程正水老人家里,沼氣灶安裝調試也在進行。“過去,農村都是燒土灶,要撿柴劈柴存柴。一個人做飯,既要灶下燒火、又要灶上炒菜,忙不過來,我們年紀大了也吃不消。后來孩子們買個液化氣灶,但我們嫌費錢,一年也用不了幾次。現在好了,安裝沼氣灶,每月免費供應10立方米的沼氣,超過的才收費,和液化氣價格差不多,很劃算。”程正水笑著說。
在附近一座丘陵邊,記者參觀了該鎮沼氣生產基地。幾名工人正在把一捆一捆秸稈放進機器中粉碎,周圍有溶漿池、發酵罐等設施,工作室中的全自動化系統正常運行。“2017年10月,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建了這個基地,總投資達500萬元。通過這項工程能將秸稈轉化為沼氣、沼渣,沼氣提供給200戶農戶使用,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沼渣用來生產有機肥,還田后增強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產量。這樣既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又能*限度減少有害污染物直接排放,使秸稈實現資源化利用。”基地負責人范群英也是安徽皖山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板,2年前,他響應政府號召,考慮到周邊是大面積水稻種植示范區,不愁秸稈的來源。加上,該鎮養豬場、養雞場等養殖產業較多,畜禽糞便資源充足,為秸稈轉化成沼氣提供了原料保障。于是,他投資干起了這項“變廢為寶”的民生工程,用秸稈生產沼氣。
“秸稈產生的沼氣,如果村民用不完,我們就用來發電,國家對我們也有補助。”范群英認為,秸稈再利用是一項惠民工程,對企業發展也有好處,且環保節能,真是一舉多得。據他介紹,沼氣生產基地年處理秸稈達3285噸,年產沼氣達36.5萬立方米,沼渣可加工有機肥料2168噸。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項工程采用的是中溫發酵工藝,實現高濃度發酵、高產氣率和一年四季全氣候供氣,也是目前安慶市*一個規模化大型沼氣民生工程。
秸稈變沼氣,不僅為解決秸稈禁燒、河道污染等問題找到一條科學出路,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村鎮的環境衛生,實現周邊區域環境治理目標,對改良土壤、增加村民收入等都有幫助。“他們以每噸約260元的價格從種糧大戶和村民手中收購秸稈,沼氣生產基地已聘用10名村民,其中有3人是貧困戶,每人每月有2000塊錢左右的工資收入。”平山鎮副鎮長張凌霞告訴記者,沼氣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秸稈綜合利用,還能節約天然氣能源。沼渣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能夠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土壤改良,節約農藥化肥,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生態農業發展。“更重要的是,這項民生示范工程,對周邊類似秸稈綜合治理具有帶動作用。”她補充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