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布了1月份國內包括玉米在內的農產品的進口數據,其中玉米進口量在1月份高達79萬噸,可以說是創下近十年內(1月份)新高。而在春節過后,國內玉米期現雙雙大幅下跌,加之中美談判朝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那么問題來了,這波玉米價格下跌,進口玉米該“背鍋”嗎?
從玉米現貨市場的供需結構的角度來分析,進口玉米在1月份大規模到港以及未來中美關系進一步緩和甚至打成協定所能帶來的進口玉米數量增長的預期勢必會對國內玉米市場的供應量形成相對明顯的增量預期,從而使得玉米現貨市場的價格因此遭受進一步的壓力,價格在某個區域某個階段出現下跌也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回到當下玉米價格的大幅下跌,進口玉米真的就該“背鍋”嗎?
首先,我們不否認進口玉米的到港數量激增以及未來可能達成大規模進口所來的進口量數量快速增長的預期會對價格形成一定壓制。但我們理性從這個量級來看,國內玉米年產量超過2億噸,而我們從2010年至今,進口玉米數量基本保持早200-300萬噸/年這樣一個水平,換句話說進口玉米的數量僅僅只有國產玉米總量的1%左右。這樣一個量級,即便有明顯的增量,我們放大一點去想,即便今年的玉米進口總量開了特例,達到了千萬噸級別的數量,其無外乎也只是占到了國內玉米總產量的4-5%左右。即便達到這種理論上設想的極限值,其量級依然很難去影響國內玉米市場的總體供需結構。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在需求不斷回暖向好的大前提下,進口玉米的數量即便有明顯的增長,其也很難左右2019年玉米價格總體向上的趨勢。
當然,對于進口玉米量激增的影響我們也*不能忽視,起碼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期貨市場上這*是一個看空主力拿來大做文章的重要籌碼。未來一旦中美談判打成一致,那么無論是大豆還是玉米,在期貨市場勢必會再度掀起*更為猛烈的“空頭”風暴。在這一點上,其影響還是非常的明顯的。
綜上所述,節后玉米市場價格快速下跌,進口玉米的增長只是在其中起到了一個導火索的作用,真正的原因仍然是短期內終端下游市場需求尚未大規模開啟以及基層糧源加快上市進程所致,短期內這種弱勢運行的狀態仍然要持續下去,直至需求回暖消化掉這部分供應的增量之后,屆時相信玉米現貨市場的價格仍將回歸到正軌,2019年總體向上的趨勢依然不會改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