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寧夏銀川壹泰牧業肉牛養殖基地,“哞哞”的牛叫聲環繞整個養殖場,幾千頭健碩的牛被分類圈養在一個個標準的牛欄里。
“基地托管養牛的扶貧模式,讓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提起基地,周邊的村民一個個都豎起大拇指。
2016年,寧夏壹泰牧業有限公司牽頭專業養殖公司及養牛專業戶,注冊成立了閩寧鎮肉牛養殖聯合會,發展養牛產業助力*脫貧。“目前,托管了永寧縣閩寧鎮及周邊五村1537戶的牛,基地為每戶托管肉牛兩頭,托管期為三年,托管戶不用承擔養殖風險,不用承擔飼喂成本,每頭肉牛每年可為托管戶分紅2000元。”基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穩定增收、穩定脫貧的過程中,銀川市科協建立養殖技術田間培訓學校,組織專家、技術人員舉辦畜牧養殖技術知識培訓班,通過專家授課、現場觀摩、上門指導等多種形式,交流、指導、傳授養殖技術,不僅解決了養牛專業戶的一些技術難題,而且幫助移民村村民明確了肉牛養殖產業發展的思路。
閩寧鎮村民馬秀娟在原隆村光伏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工作,不僅每月能掙到2000多元的工資,還學到了栽培花卉的技術。“以前在家種莊稼的時候,冬天農閑沒啥活干,自從到這里打工以后,天天有錢掙,日子過得踏實多了!”馬秀娟說,銀川市科協邀請專家從理論知識到大棚實踐操作,對員工們進行了多期培訓,現在不少人已經從當初什么都不懂變成了半個專家。
近年來,銀川市科協針對貧困地區主導、特色產業,開展科普宣傳教育、科技人才引進和科學技術服務,增強貧困群眾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助力銀川市鄉村產業振興。發揮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對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拉動作用,指導貧困地區種植、養殖大戶建立農技協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引導*農技協和科普示范基地牽頭,組建成立農業產業聯合會,使相關產業抱團發展。舉辦多期*扶貧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班及扶貧干部培訓班,將科普大篷車開進移民村鎮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與此同時,銀川市科協深化閩寧合作項目,建立“福建省院士工作站閩寧協作示范基地”,2018年,對接閩寧合作產業扶貧項目9個,正式簽約項目6個,項目涉及有機蔬菜、食用菌、雙孢蘑菇種植產銷、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合作等多個產業領域。其中,積極促成福建企業與興慶區、永寧縣、靈武市等地簽訂“有機農產品產銷合作”項目協議,三年內計劃發展20000畝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采取“公司+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打造集種植示范、農業觀光、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有機蔬菜知名品牌,帶動周圍貧困群眾就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