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累計投入產業發展扶貧資金73.31億元,產業扶貧實現了39個縣級扶貧產業園、1622個貧困村互助發展資金和光伏扶貧產業項目、4024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44.35萬貧困人口到戶產業扶持資金“五個全覆蓋”,到縣、到村、到戶產業扶貧體系全面構建。
“通過各類產業扶貧政策疊加支持,目前已有27.7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86.3%享受了產業扶貧政策。”青海省扶貧局局長馬豐勝說,3年來,青海壓實責任,強化產業扶貧頂層設計,堅持“種養結合、突出特色、多措并舉、注重實效,連片推出、生態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培育貧困地區支柱產業,壯大優勢主導產業,配套完善了牦牛、青稞、光伏、鄉村旅游等產業扶貧專項實施方案和規劃。
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各地依托地域資源優勢,科學選擇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并圍繞主導產業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入駐,使扶貧產業園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2016年,青海省投入8.1億元,按每村50萬元的標準,在1622個貧困村建立互助資金組織,今年再次投入17.7億元,按貧困村50萬元、非貧困村40萬元的標準安排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實現了4024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全覆蓋。與此同時,立足貧困群眾個人意愿,扶持到戶產業項目,先后投入26.14億元,按照藏區人均6400元、農區人均5400元的標準,引導扶持44.35萬有意愿、有能力的貧困人口發展到戶產業,構建了以貧困戶為主體的家庭經營性產業發展新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