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0.88元/斤、麻葉菜0.58元/斤、蓮花白0.99元/斤……走進貴陽市觀山湖區新世界農投惠民生鮮超市,1元銷售專區聚集了不少顧客。住在附近的陳金泉老人常到這里買菜,他告訴記者,店里環境比以前農貿市場好得多,“干凈、新鮮、價格也公道”。
實習店長周健林指著貨架上整齊擺放的各類蔬菜介紹說,因為鮮菜價格合理,已經吸引了不少忠實“粉絲”,日均客流量在千人左右。
為解決市民“買菜難、買菜貴”,貴陽市組建農投集團,以公益性與市場化結合方式,試點建設惠民生鮮超市,從流通終端平抑物價。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超市154個,城市社區覆蓋率達到*。
“與財政直補菜價或是政府投資建設國有公益性菜市場不同,惠民生鮮超市是將政府之手借助市場機制滲透到農產品流通體系中,整個建設體系也是開放合作的。”貴陽惠民民生農副產品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澤說。
貴州是中國貧困人口*多的省份之一。在貴陽市民的“菜籃子”里,還蘊藏著農民擺脫貧困、增加收入的考量。
“結合貴州全省正在大力推進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我們積極與各市州發展訂單農業,進一步減少市場流通環節,從生產供應端加強保障。”貴陽市農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冉斌說。
盡管是農閑時節,記者走進位于長順縣代化鎮的千畝蔬菜產業園內,一個個白色的種植大棚排列開來。
在一個種植大棚,一群婦女正在采摘裝箱。“我們村子里不止我一個在基地上班,家門前就業,誰都想來。”代化社區農戶石春蘭笑呵呵地說。
基地負責人張海元告訴記者,基地以高標準設施農業為主,按照品種和數量實行訂單生產,直接從大棚運到貴陽惠民生鮮超市。目前流轉土地、務工等已涉及周邊14個村民組413戶1858人,其中貧困戶156戶679人。
惠民超市內的農產品產業扶貧銷售專區。新華社記者向定杰攝
據介紹,代化鎮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境內石漠化嚴重。鎮黨委書記金平表示,借助貴陽對口幫扶的機遇,現在產銷對接,通過“大市場”帶動“大扶貧”,脫貧攻堅正在“開花結果”。
“產業扶貧一定要有終端來解決銷售問題。”冉斌表示,經過前期調研,蔬菜從基地到終端,至少有7個環節加價。只有建立橫跨生產、供應、流通的農產品供應鏈,才能有效避免“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怪圈,實現農民高興、市民滿意。
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發布的《“菜籃子”工程市民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近九成市民對“菜籃子”惠民工程表示滿意。據統計,2018年貴陽市鮮菜價格上漲1.5%,漲幅低于全國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