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草地貪夜蛾確認由緬甸侵入我國云南省,截至2月20日已在云南省5市(州)14縣(市)發現為害。專家分析預測,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成蟲可能遷飛侵入西南、華南和江南大部地區,并向長江中下游、黃淮、華東和東北等地入侵,在我國玉米主要種植區發生為害風險較高。
草地貪夜蛾是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遷飛擴散能力強、繁殖能力強、暴食危害性和防控難度大。為做好防控,全國農技中心日前組織專家制定《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試行)》,要求加強監測預警,分區重點防控,做好應急防控準備,確保早發現、早控制。
《方案》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可與非禾本科作物間作套種,保護農田自然環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發揮生物多樣性的自然控制優勢,形成生態阻截帶。
防治要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時期,注意噴灑在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在卵孵化初期選擇噴施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制劑及多殺菌素、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農藥。玉米田蟲口密度達到10頭/百株時,可選用防控夜蛾科害蟲的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噴霧防治,如氯蟲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蟲酰胺等。成蟲發生期,可集中連片使用殺蟲燈誘殺,可搭配性誘劑和食誘劑提升防治效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