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農產品從田間走向消費者餐桌,在這個過程中,電商產業功不可沒;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電商要在農村發揮有效作用,城市消費者*擔心的就是食品安全。這方面需要制定相應標準,加大監管力度。”在3月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這樣說。
近年來,“互聯網+農業”發展迅猛。“過去主要鼓勵發展一些批發市場,有了互聯網以后,農村流通業態也在創新,城市和農村的聯結可以很短。”在韓俊看來,電商作為新業態,在農村創造了大量機會,也創新了農產品流通方式。
不過,韓俊也提到,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農產品的分級、包裝、儲藏、運輸體系比較落后,尤其,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比較弱,冷鏈物流更為落后。
“通俗地講,現在到農村很多農產品是在田頭賣、在馬路邊賣,是‘披頭散發’地在賣,沒有經過‘梳妝打扮’進入市場,沒有標準,城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也有擔憂。”韓俊說。
他認為,現在必須要縮短農村和城市在物流配送體系方面的差距,電商要在農村發展壯大,必須提升農村農副產品產地商品化的處理水平,加快發展農村冷鏈物流體系,加快推進電商下農村,包括一些大的電商平臺,包括一些地區性的小電商平臺,加速往農村滲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