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選育和推廣優質草種”。從國內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對優良草種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從國際看,只有建立起自身強大的草種產業,才能在未來競爭中掌握全球市場和產業的制高點,從根本上改變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贏得產業發展的主動權。從經濟層面看,草種產業是充滿生機的朝陽產業,完全可以成為我國草產業的亮點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加快發展中國草種業,贏得產業發展主動權,必須科學謀劃、加強管理、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創新驅動。
強化頂層設計
加快制定現代草種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我國草種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方向、重點及措施。科學規劃草種生產優勢區域布局,建立優勢種子生產保護區,實行嚴格保護。加大對優勢區域的政策、資金、技術、人才傾斜支持力度。實施優質草種工程,加大草種業基礎設施投入,加強育種創新、品種測試和試驗、種子檢驗檢測等基礎設施建設。將草種繁育基地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建立一批*草種基地及區域性草種繁育基地。
重視基礎研究
著眼我國草業未來發展大局,搶占世界草業制高點,強化草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組建國家草種研究中心,使之成為種質資源豐富、設施設備先進、人才技術聚集的創新發展平臺,引領全國草種繁育工作。重點開展種質資源搜集、保護、鑒定、育種材料的改良和創制,開展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分子生物技術、品種檢測技術、種子精深加工和檢驗技術等關鍵性、前沿性和應用技術性研究以及常規作物育種和無性繁殖材料選育等公益性研究,推進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
加快育種體系建設
堅持創新驅動,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開展品種研發,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積極推進構建一批草種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開展商業化育種。引導和支持草種經營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建設草種生產基地,或采取與院校、科研單位聯合協作等方式,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形成以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草種業技術創新體系。鼓勵支持各種經營主體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進入草種業,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草種企業。鼓勵外資企業引進國際先進育種技術和優勢種質資源,在我國從事草種研發、種子生產、經營和貿易。
增強國產草種供給能力
努力提高國產草種供給質量和效率,使草種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草原保護建設需求,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國產草種有效供給。優先支持發展當前草原生態修復急需的草種,特別是適應性強的地方品種,保護品種資源,加快建設一批天然采種場和地方品種繁育基地,提高生產能力和質量水平。加快發展總量需求多、進口比重大的紫花苜蓿、黑麥草、早熟禾、三葉草、羊茅等草種以及草坪草種子生產。適應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大力培育飼料用玉米、高粱、燕麥等良種。在實施退牧還草、農業結構調整、草原生態獎補以及發展草牧業等政策和建設項目過程中,積極引導和鼓勵優先使用國產優良草種,在項目招標、良種補貼、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優惠。
加強草種監督管理
針對目前重農作物種子管理、忽視草種管理的現狀,強化各級林草部門的草種管理職責,明確監管機制和相關責任人員。貫徹落實《種子法》,修訂《草種管理辦法》,加大對草種生產和購銷環節的管理力度,定期制定全國草種質量監督抽查規劃和各級草種質量監督抽查計劃,加強草種質量監督檢查。加強草種行政許可事后監管和日常執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等行為,提高違法行為處罰標準。加強對進出境種子的檢驗檢疫。編制國家重點保護草種質資源名錄,建立國家和地方草種質資源保護區和保護地。規范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品種保護測試和品種跨區引種行為。完善新品種保護制度,強化品種權執法,加強新品種保護和信息服務。充分發揮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