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變“康帥傅”,“大白兔”變“小玉兔”……
今年山東將以休閑食品、酒水飲料、肉及肉制品等農村市場消費量大的食品品類為重點,嚴查食品假冒、假貨、“三無”、劣質、超過保質期等違法犯罪行為。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召開媒體通氣會,通報農村“山寨”食品整治及打擊假冒偽劣工作情況。記者了解到,山東加強農村“山寨”食品整治,對食品行業、農資等領域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標識及使用他人企業名稱的市場混淆行為進行重點查處,重點監管農村場鎮、農村集市以及城鄉結合部等假冒偽劣多發區域。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平交易局二級調研員張文新介紹說,“山寨”食品在農村泛濫,與經營者缺乏辨別能力、農村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限以及市場監管力度不嚴等多方面原因相關。“經營者通過仿冒其他經營者主體標識、商品標識等,試圖通過打‘擦邊球’的混淆行為,欺騙、誤導消費者,損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
“山東省連續4年將農村食品安全納入全省‘守護舌尖安全’行動方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協調處副處長周廣東表示,2019年山東將以農村集市、農貿市場、食品批發市場等為重點場所,集中開展農村食品侵權“山寨”專項行動,打擊食品類商標侵權違法行為、仿冒其他品牌食品包裝標識、文字圖案等“傍*”違法行為。通氣會上,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劉路披露,2018年,山東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389843件。其中,受理投訴22712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602.05萬元(人民幣,下同);受理舉報20115件,罰沒金額132.45萬元;受理群眾咨詢142601件。全年查處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案件1180件,罰沒金額1206.08萬元。據悉,自2019年1月8日至2月22日,山東省共檢查旅游景區、農村場鎮、農村集市、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5783個,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1543次,搗毀制假售假窩點38個。截至目前,該省各級相關部門共立案226件,移送司法機關2件,結案63件,罰沒款金額合計1300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02萬元。
如何分辨“山寨”產品?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商標處處長鐘山介紹了農村“山寨”食品案件中的四種套路。
鐘山說,當前,涉及商標侵權違法的農村“山寨”食品案件主要有以下四種形態:
一是假冒注冊商標,簡單粗暴地在相同產品上使用與被侵權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如侵犯“蒙牛”商標權的奶及奶制品。
二是一般商標侵權,即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相近的標識在類似產品上使用,或者將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的標識在同類產品上使用,容易讓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如“小白兔”奶糖,“康帥傅”方便面。
三是一般商標違法行為,即未注冊商標違反商標法禁用條款、冒充注冊商標,自行改變注冊商標等使用情形。
四是傍*行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與商標相關違法行為,如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文字用于產品名稱、企業名稱或者其他指示性用語、宣傳用語等足以導致誤認的,仿冒其他品牌包裝標識足以造成品牌誤認的市場混淆行為等。如“今麥郎”;將“猴菇餅干”作為商品名,冒充“猴姑”品牌;復制、摹仿他人知名商品如“山楂樹下”飲料包裝裝潢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