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分,正是桑葚成熟的好時節。然而,近段時間,天氣持續陰雨,廣東省東莞市道滘桑葚遭遇白果病,減產嚴重。
在該鎮龍舟灣都市農業觀光園的果桑種植區,桑樹上掛滿了將近成熟的桑葚,但枝頭上為數不少、顏色灰白的病果卻壞了豐收的景致。
“園區內主要種植了大十果桑和臺灣長果桑,兩個品種的果桑今年長勢一直很好,掛果量也非常多,到了接近轉色成熟時卻發現大十果桑近3成桑葚發病”,園區管理人員居叔指著病果說:“你看,病果初期呈現乳白色,逐漸變成灰白色,然后干枯而死。”
“桑葚感染的是白果病”,技術人員仔細觀察后說:“桑葚白果病多發生在陰雨或高溫多濕的天氣,其病原孢子隨空氣傳播,侵染青果后,導致果肉腫脹,呈乳白色會灰褐色,捻破后可聞到腐爛臭氣。”
技術人員表示,桑葚白果病應以預防為主,少施氮肥減少枝條徒長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并于花期噴灑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殺滅潛藏病菌;桑葚發病時,要及時摘除、集中燒毀,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配合大蒜油強化防控效果。
據悉,桑葚白果又稱病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縮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統稱,是果桑的主要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桑花開放時,菌核萌發產生孢子,借氣流感染雌花及幼果。通風透光差,低洼多濕,花果多,樹齡老的桑園較易發病,危害嚴重時可造成桑葚顆粒無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