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上海:推進鄉村振興 全力打造青浦門戶城鎮(圖)
上海:推進鄉村振興 全力打造青浦門戶城鎮(圖)
農業網   時間:2019/3/6 16:09:00  來源:東方網  閱讀數:401

鄉村振興

  地處青浦北大門的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東與華新鎮、重固鎮毗鄰,西與江蘇省昆山市石浦鎮、花橋鎮交界,南與香花橋街道相接,北與嘉定區安亭鎮、昆山市花橋鎮接壤,是上海市文明鎮、國家衛生鎮。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地之一,白鶴鎮(前身是青龍鎮)在唐宋時期就已成為上海*早的對外貿易港口。當年的青龍鎮繁榮興旺、譽滿天下,米芾、任仁發等歷史名人先后在青龍鎮擔任要職,蘇軾、蘇轍、秦觀、梅堯臣等文化名人為青龍鎮詠詩唱和。歷經千年滄桑,青龍寺、青龍塔以及隆平寺等名勝古跡,無不展現著白鶴曾經輝煌的歷史地位。

  斗轉星移,近年來白鶴鎮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建設,以古青龍文化為契機,不斷增進社會民生福祉,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門戶城鎮打造,致力于再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鎮的輝煌。

  青龍文化流傳不息 打響地域文化品牌

  璀璨的青龍文化流傳不息,為白鶴人注入了親近文化的基因。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白鶴地區就有了田間“草臺戲”,有了一個叫“新記國樂社”的絲竹班,與上海滬劇發展的源頭產生了交集。到1963年,滬劇大家丁是娥帶領學生到白鶴采風、教唱滬劇,直接為白鶴發展滬劇特色文化助成了星火燎原之勢。自此,打造以滬劇為核心的特色文化開啟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創建征程。

  多年來,白鶴鎮始終如一地重視打造特色文化,與上海滬劇院開展文化共建,依靠劇團的專業資源和文化眼光拓寬發展白鶴特色文化的視野。近六十年來,共建雙方的領導把“接力棒”傳遞了一代又一代,在共建之旅上不斷見證了重要時刻,留下了“里程碑”。1998年,白鶴鎮掛牌“上海滬劇院白鶴滬劇之鎮”;2009年,與滬劇院簽約共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滬劇)傳承基地”;2012年,獲上海滬劇院授牌成立五家“白鶴滬劇傳習館”,從而推動鎮內形成了傳習館掛牌單位牽頭,各單位、部門合力開展滬劇傳承活動的新體系。在此期間,白鶴鎮曾連續三輪榮膺國家文化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盡管以滬劇為核心、帶著青龍文化先天印記的白鶴特色文化已經具有一定的歷史基礎,但是要持續保持發展特色文化的活力、與時俱進的動力,始終需要做好扎實的滬劇培訓工作。白鶴少兒滬劇暑期培訓班是一個始于2000年、走過了十九個年頭的白鶴滬劇培訓品牌,每年暑假期間,鎮文體中心都會從本區域小學、幼兒園、初中招錄幾十名小學員,邀請滬劇院名角和本鎮一線滬劇骨干開班授課,教授滬劇表演的基本知識、聲腔技能及經典唱段,曾為上海戲劇學校滬劇班成功輸送兩位滬劇好苗苗。鶴藝滬劇培訓班則重在培訓村居基層的文藝骨干,依托上海東方文化藝術指導中心師資力量,每周三開展成人滬劇培訓。白鶴的成校、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其它滬劇傳習館的日常培訓,則重點覆蓋中老年、幼兒、學生等各自目標人群,從而形成了互為補充、各有側重全覆蓋培訓系統,能夠登上“鄉村舞臺”表演的文藝骨干由幾年前的十多人增加到了近七十人。

  自2014年滬劇小戲《草莓姑娘》榮獲“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比賽“新作獎”以來,白鶴的原創小戲作品已經實現了每年從區級群文創作比賽中脫穎而出、晉級市級舞臺并不時獲獎的重大突破。取材于“青龍鎮”題材的滬語表演唱“青龍十景”,以鮮明的青龍文化烙印在區團拜會表演收到廣泛贊譽。

  發展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這些年,白鶴陸續創新推出了多個項目品牌,以期更加有效地推動群眾文化蓬勃深入開展。自2007年起,大約每兩年舉辦一屆“白鶴滬劇節”,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內推出滬劇表演、絲竹展演、少兒滬劇、展示展覽等六個左右的系列活動,讓白鶴社區群眾在家門口享受豐盛的“文化大餐”,豐富了小鎮居民相對貧瘠的業余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三月的上海市民文化節“文化服務日”,白鶴鎮與上海淮劇團會聯手推出一臺以“戲曲直通車”冠名的多戲種展演節目,以此弘揚包括滬劇在內的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每年金秋十月,又會隆重上演代表白鶴文藝文化*水準的“青龍流觴”年度廣場文藝盛典,囊括滬劇、絲竹、書畫表演、原創舞蹈等各門類精選節目,在展示白鶴文藝精華中對年度文化工作進行回顧與鞭策。

  農業現代化不斷加速 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3月初,第十屆上海白鶴草莓文化節主題活動在上海白鶴草莓產業園舉行。白鶴鎮是“中國草莓之鄉”,全鎮約有2300多戶農戶從事草莓種植,種植面積穩定在6000多畝左右,其中有機草莓栽培面積50畝,綠色草莓生產面積700畝,無公害草莓栽培面積3700畝,年產量12060噸,年銷售額1.5億元。白鶴草莓特色經濟產業園按照“優先發展核心區,穩步推進輻射示范區”的有工作思路,重點落實草莓核心區面積2499.2畝,開展了1900畝“草莓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將草莓全過程納入了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的軌道,保證白鶴草莓的品質和安全。2017年7月向中國農業部提出“白鶴草莓地理標志登記申請”,2018年1月通過品鑒會,6月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專家評審會,白鶴草莓品牌進一步得到提升。

  圍繞草莓產業,白鶴鎮成立了上海青浦區白鶴草莓研發中心,創建1個上海市草莓標準園,通過基地“以點帶面”的方式,打響打亮白鶴草莓品牌;制訂了青浦白鶴草莓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未來,白鶴鎮還將繼續組建發展國有、集體、民營參股的混合型龍頭企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生產管理,統一供苗供藥,統一包裝銷售,統一“三一”聯動經營,推進草莓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經營,切實提高我鎮草莓產業的生產管理水平和品牌標準水平,提升產品附加值,加快推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

  草莓產業,是白鶴鎮農業產業現代化的一個縮影。近來,白鶴鎮不斷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力爭全面打贏鄉村振興這場戰役。

  作為蔬菜大鎮,白鶴鎮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萬畝,為上海市民提供安全、綠色、優質綠葉菜近8萬噸。2018年根據上海市農業“三區劃定”的要求,白鶴在三區劃定階段總面積為27979畝:其中蔬菜13267畝,列入全市十個蔬菜保護鎮之一;糧食6512畝;特色農產品(草莓)8200畝,列入全市十大特色經濟作物示范園區。白鶴以三區規劃為引領,不斷完善“糧田區、蔬菜區、經濟作物區”結構布局,加強糧食功能區的建設,提高機械化水平,提升生產能力。目前,白鶴31家合作社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并逐步從無公害認證轉為綠色、有機認證,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及產品附加值,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白鶴鎮不斷推進村民自治實踐,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全面構建新型鄉村治理體系,有效調動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良好的民風村風。全鎮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在固定場所公開村規民約、村級財務制度及其他重大事項,定期更新村級財務狀況,自覺接受村民監督。白鶴加快推進村居干部下沉“一站兩中心”建設,全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后一公里”。為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每年開展村兩委班子及成員民主評議工作,增進村民對村兩委工作的監督,夯實自治基礎。同時,白鶴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相結合,促進全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舉辦了“美麗白鶴人”、“絲路名鎮新白鶴”建設功臣等評選,引導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努力培養造就現代新型農民。

  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打造跨行政區域城鎮圈

  圍繞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要求,白鶴鎮以全面深化城鎮圈一體化為主線,立足先行先試,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分工協作,協同發展;平等自愿,互利共贏”為基本原則,全面提升“安亭、白鶴、花橋”城鎮圈一體化發展能級和水平,努力將“安亭、白鶴、花橋”建設成為對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和長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節點。成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同步發展的重要標桿。

  目前,白鶴鎮已出臺“安白花城鎮圈”的發展路徑圖。到2019年,將建立健全“安白花城鎮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推進體制機制,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園區、生態資源等方面建成一批合作項目,基本形成銜接緊密、融合對接、共建共享的一體化發展格局,生態資源保障機制基本確定,創新創業逐漸顯現,城市人口和產業要素開始集聚,基本形成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格局趨勢。到2020年,“安白花城鎮鎮圈”一體化發展將更緊密融合,在黨群共育、城市生態共建、產業發展共興、社會發展共治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共建項目,一體化格局深度融合、資源環境合理配置,消除鎮邊、省界觀念,形成三鎮同為一城理念,成為長三角新興城鎮圈型城市。到2021年,全面建成長三角一體化先行示范區對標先行示范區城市群中的重要節點,構建以*汽車產業中心、*門戶城鎮、現代商務區為引領的高能級新興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全面對接聯網,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公共服務高品質發展,開放型經濟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與滬蘇浙協同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黨建引領是推動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白鶴將以對標長三角一體化引領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黨群共建工作,不斷拓展合作深度和內涵,整合活動陣地和相關資源,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交流與合作,聯合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實現創建成果的共建共享,共同提升城市文明發展水平。

  規劃引領方面,白鶴將以科學規劃引領安亭白鶴花橋一體化發展,啟動示范區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及相關工作推進舉措。編制共同研究安亭白鶴花橋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城鎮圈協同規劃,進一步優化區域內各功能板塊空間布局,引導要素資源科學配置,分領域、分階段策劃和推進具體合作項目,同時研究一體化協同利益分享機制,加強示范區內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的規范管理,促進要素自由流動。

  產業和基建方面,三地將發揮產業基礎、載體、人才等資源稟賦,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協調對接,構建分工協作、互補促進、特色突出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三地將共同打造*營商環境,探索推廣上海和江蘇省審批制度改革*新成果,加快三地電子政務平臺的橫向對接和數據共享,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和水平。三地將加快建設跨區域對接道路,做好遠期計劃道路的項目儲備,構建通達的邊界路網體系,加快構建通達便利、互聯互通的邊界路網體系。

  未來,三地將統籌公共服務需求,合作引進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推動三地公共服務資源優勢互補、合作共建。同時以三地共同的吳越文化根源,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共同實施傳統工藝傳承保護等工程,聯合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圍繞“綠色美麗示范區”建設目標,三地將健全環境綜合治理協同機制,加強水環境聯保共治,開展河流沿線工業、生活等污染治理,完善區域水污染防治;加強大氣、土壤等環境保護,加強區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敏感設施避讓機制,共同治理跨境污染問題。

  創新探索“票決制” 加快民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福祉。為了科學、有序推進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白鶴鎮人大自2017年11月起,探索實踐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2018年白鶴鎮第四屆人民代表會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實行人大代表票決制,投票表決通過了10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0個民生實事項目的受益面較廣,都與我鎮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白鶴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將10個民生實事項目列入了今年的政府重點工作中。

  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工作主要分項目征集初定、項目審議票決、項目監督評估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包括兩個環節,共分為項目征集、項目初定、項目審議、項目票決、項目監督、項目評估六個環節。

  首先,鎮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白鶴鎮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的公告,通過政府網站、“美麗白鶴”微信公眾號、各村居及事業單位公告欄等發布,吸引眾多市民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投稿。隨后,鎮政府辦公室按照項目征集的原則和要求,對征集到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議項目進行分類、整理和篩選,聽取鎮人大主席團意見后,形成初步候選項目。同時建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庫”,為征集候選項目儲存充足的備選資源。

  接著,鎮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領導小組召開以人大代表為主體的各界人士座談會,征集初步候選項目意見,政府相關負責人參加座談,綜合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初步確定候選項目。然后鎮“票決制”工作領導小組提交鎮黨委會議、政府辦公會議研究,并提請鎮人大主席團會議審議,確定*終的候選項目,提交鎮人代會表決。

  在此前舉行的白鶴鎮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代表們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青浦區白鶴鎮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政府重點實事項目票決制的規定》。重點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票決差額比例一般在20%左右,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在全體會議上進行表決。根據每個項目的累計得票,按照得票高低,*終票決產生白鶴鎮2018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0件,包括3404戶天然氣入戶工程、5個村村莊改造3093戶、3個居民小區消防設施工程建設、3個居民小區消防設施工程建設、“村村通”公交候車亭建設、11個社區健身點設施更新、新建、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針對性就業培訓300人次、幫助成功創業20人、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60歲以上老人簽約數12000人)、啟動新建時代名邸幼兒園、綜合治理1297戶老舊小區房屋、新建2個村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改建3個村老年活動室等。

  去年,全鎮10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總體推進情況平穩,達到預期效果。如鎮里對白鶴鎮3544戶居民進行天然氣入戶,項目總投資5865萬元,預計2019年一季度竣工;綜合治理1297戶老舊小區房屋工程自2017年12月開工以來,嚴格按照要求穩步推進,僅去年上半年就修繕房屋5.67萬平方米,占項目實際總量的64%。

  “票決制”這一改革舉措,有利于加強對政府重點工作推進情況的監督,有利于進一步履行好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拓展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途徑,推進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決策和實施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