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統文化在鄉村扎深根、發新枝?民進中央認為,要推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必須緊緊抓住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的牛鼻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將文化舞臺交給農民。為此,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案建議,推進農村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
調研顯示,要實現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有必須克服的四大現實困難:一是對新的文化需求趨勢還準備不足,二是鄉村文化特色有待挖掘,三是鄉村文化規劃需要更加重視,四是專業專職鄉村文化建設人才有待加強。
提案認為,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一是推動線下線上的融合發展。將農家書屋、電腦室并入鄉鎮學校圖書館,周末及節假日向社會公眾開放,開辦農村夜校、網校。在推進“寬帶中國”“寬帶村村通”等工程建設的背景下,實現自然村免費Wi-Fi村村通,推廣在線閱讀、在線文化活動、在線文化培訓等。二是調整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補助方式。將事前的項目補助調整為事后的績效獎勵或者貸款貼息,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將政府文化補貼的增量部分,視各地文化活動開展情況區別分配。三是打破縣城與鄉村文化分割,在城鄉文化服務一體化上下功夫。這需要整合資金、政策,打破部門條塊化管理。
與此同時,將文化舞臺交給農民。統籌協調教育、文化、經濟(產業)政策,使農民在農村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讓農民從文化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創造者。扶持學校開發中小學民間文藝和文化、鄉土自然文化課程;編寫《傳統村落保護的縣長(村長)文化讀本》,從底層設計出發,用讀本的方式指引基層領導干部、村民委員會樹立大文化保護理念。
提案還建議,扎實做好鄉土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充實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比如,制定政策引導文化人才向農村自由流動,破解戶口、住房、社保政策壁壘;進一步理順鄉鎮文化站的管理體制;努力培養一批既會帶領村民致富,又有較高文化素養、具備文化保護意識、善于組織文化活動的*青年人才,按程序充實到村委會班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