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農藥、化肥、除草劑的使用量,土地更有‘后勁’兒,好處多著呢。”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多的一句話。
據黑龍江省大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全市共建設138處農業“三減”示范基地,面積150萬畝,比上年增加31.5萬畝。2019年,計劃落實“三減”農田面積200萬畝,計劃施用有機肥200萬噸。
農田解出“三減”方程式
“‘三減’,減少了投入成本,種地少花錢了,土地不板結了,農作物更好吃了。”說起“三減”給農田帶來的好處,村民王志武扳著指頭說。
記者在大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獲悉,通過示范帶動,去年全市化肥使用量同比減少0.5萬噸,農藥(含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使用量同比減少256.27噸,減少率8.3%。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72個,落實基地面積20.3萬畝,比上年增加1.7萬畝,基地內全部按照綠色、有機食品標準種植,帶動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面積不斷擴大。
在減化肥方面,去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695萬畝,每畝比常規施肥節省化肥1.5公斤,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65.3%。落實有機肥提質增效試驗示范項目21個、面積3045畝。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項目,增施有機肥170萬噸。
在減除草劑方面,改變施藥方式,玉米采取加助劑苗后除草技術,每畝可減少用藥20毫升,減幅16%-20%。
在減農藥方面,加強病蟲害監測,去年全市共設立病蟲害監測網點50個,用于玉米螟、草地螟、粘蟲、地老虎等害蟲監測。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開展統防統治面積110.5萬畝,每畝減少1-2次用藥。
“三減”田“減”出循環農業
“不上化肥的稻田,可以養鴨、養魚、養蟹。如果我要是上了農藥、化肥,稻子雖然長肥了,但鴨、魚兒們卻死了,所以噴農藥我是劃不來的。”種稻戶何新說。
據何新講,稻田養魚,既節約了占地面積,又達到了水質清澈,可謂一舉多得。
“三減”,沒想到一不小心“減”出了一個立體循環農業。稻田里,水上種稻,水下養魚。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微生物,排泄出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三減”田,不僅農業受益,還成就了水產業的發展。記者在大慶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大慶市還將打造綜合綠色生態精養區,就是以小水面、精養池塘、淺灘、濕地、人工塘埂為主,通過改造設施、完善設備、改進技術、創新方式、增加科技含量等手段,創新魚鴨混養、魚藕共生、稻田養魚等新的復合養殖方式,提高水域利用率和綜合產能,以高產高效提升產業效益。
循環農業發展了,農民們不噴農藥了,不撒化肥了,魚肥了,米更香了。
“三減”田“減”出好“賣相”
“小麥,不噴農藥、不撒化肥,城里人吃了都說味道純正,又找回了童年的感覺。看來‘三減’田真的有回報,吃過的人都來找。”肇源縣種麥戶劉宏偉說。從他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的高興勁兒,他說去年小麥剛剛收獲,周邊的不少城里人,都提前訂購,100畝地賣了16萬元,其中有3萬元是“三減”后多出的附加值。
曹春江,肇州縣新福鄉農民。去年,他家的200畝谷子,上的全是農家肥,清一色的人工除草、人工捉蟲,種出的小米口味香濃,一市斤比市場價高出5元錢。如今,他家的小米已賣到北京、海南、山東等10多個大中城市。他還說,用農家肥農田一年比一年有勁兒,而施化肥地力下降,一年不如一年。
“三減”田,“減”出了好“賣相”。今年,大慶市又有什么新舉措?記者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了解到,今年,大慶市“三減”田實施化肥減量增效工程、農藥減量控害工程、農作物秸稈還田工程等,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落實省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任務,計劃施用有機肥200萬噸;推廣機械側深施肥、播種分層施底肥科學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高效緩釋肥、水溶性肥料、土壤調理劑等肥料的應用進程,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目標;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推廣農作物秸稈粉碎翻埋還田、碎混還田和覆蓋還田等耕作技術以及秸稈造肥利用技術,擴大秸稈還田比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