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方案》),其中指出今年要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同時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列入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對于農業用地,《方案》提出今年要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在2019年3月底前,修改完善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并報經省人民政府審定后上報國家。2019年6月底前,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完成國家樣品庫水稻樣品、省級樣品庫土壤樣品的入庫工作。2019年8月底前,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檔案驗收和移交工作。同時,根據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結果,結合耕地土壤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作物品種、種植習慣、效果等,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種植結構調整和治理修復工作,顯著降低農產品的超標風險。
建設用地方面,《方案》提出將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對涉及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以及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在用地規劃、土地收回收購、供地、改變用途、開工建設等環節,實施嚴格的準入管理。
此外,還要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實施動態管理。將需要實施風險管控、修復的地塊納入名錄,列入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達到風險管控、修復目標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塊,可以申請移出名錄;未達到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
另外,還要從污染源頭入手控制土壤污染。《方案》提出,農業污染源管控要圍繞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更大規模、更高層次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同時聚焦生活污染,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工作臺賬,制定完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方案,一處一策開展整治,建立滾動銷號制度,建立全流程管理清單,做好整治后續管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