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是現代農業發展繞不開的話題。如何激發農村活力,實現農業永續發展?“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正如代表委員們所說,“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勢在必行。”
誰來種地?職業農民!
“80后”女大學生張凌云畢業后回鄉當“豬倌”,活出了職業農民的新樣子,成為一時佳話。這些新興職業農民在我國正大力推進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新型職業農民尚未形成規模。”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總商會副會長劉延云建議,營造良好氛圍,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認同感,吸引更多的勞動者自愿從事農業生產。
“農村發展沒有人才帶頭、沒有人才儲備是不行的。要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在農村儲備人才,讓人才回到鄉村。”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蘇華說,“今年,山東*建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將農民作為一項職業納入職稱評定范圍,并研究制定符合職業農民特點的職稱標準條件和評審程序。希望以此為試點,逐步將其在全國推廣開來。”
“很多農民工被家鄉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吸引回鄉后,渴望能及時得到全面的職業培訓。”蘇華希望,在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制上下功夫,積極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各種后續發展保障。
如何種地?職業教育!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發展面向鄉村需求的職業教育,加強高等學校涉農專業建設。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建議,整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構建“管理機構+實施機構+評價機構”“三方聯動”社會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由教育部牽頭,支持農職院校、農業本科院校成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學院(系),重點推進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教育工程;搭建新型職業農民遠程教育平臺和知識分享空間,運用“互聯網+培育”模式,讓新型職業農民終身接受學習和訓練。
劉延云建議,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財政支持,建立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統籌用于培育全過程。在培育模式上進行創新探索,可推行“學校+農戶+基地+公司”產業聯動培訓等模式,立足農村產業發展,兼顧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培訓,將集中培訓和現場實訓相結合,并根據市場需求與各地實際適時調整專業和教學內容。
助力脫貧?*對接!
“培養一名技工、致富一個家庭。”*扶貧離不開教育扶貧,特別是職業教育。“有利于確保貧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難群體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成功就業;有利于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提高貧困家庭脫貧致富能力。”蘇華說。
對此,蘇華建議,一是推動高等教育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高校招生計劃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繼續辦好民族預科班。二是進一步完善對貧困地區師生的資助措施,提高貧困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師生食堂、宿舍等生活設施的建設標準,積極改善貧困地區教師的生活待遇,對于長期在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應給予特殊津貼。三是鼓勵和引導行業企業與貧困地區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稅費減免、貼息貸款等形式引企入校,鼓勵職業院校進企辦學,鼓勵各省級切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引導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擴大優質資源,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