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重慶市從六方面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
重慶市從六方面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
農業網   時間:2019/3/11 9:01:00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閱讀數:417

  近日,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印發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快解決重慶市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重慶印發《重慶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從六大方面開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到2020年,實現“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明確,要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問題導向、系統施治;因地制宜、實事求是;落實責任、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則,通過三年攻堅,到2020年,實現“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
  
  “一保”即保護農村飲用水源,農村飲水安全更有保障;“兩治”即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三減”即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農業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標水體水質、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村居民參與度。
  
  《實施方案》明確了重慶將從六大方面開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
  
  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
  
  2020年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保護區劃定、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作;基本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
  
  實施從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控制,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每季度監測*,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每年監測*。2020年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建設。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按照“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區域處理”模式,建立健全“五有”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立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管理機制。
  
  逐步開展并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就地分類、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戶采取庭院堆肥或村域集中處理消納易腐垃圾。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可回收垃圾資源化利用。
  
  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2019年年底前,完成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漂浮垃圾和一般工業固廢垃圾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清理整治任務。
  
  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推廣適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和模式,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
  
  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優先治理環境敏感區域、水環境問題突出區域的農村生活污水,到2020年,完成1200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基本完成全市鄉鎮、村聚居點(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5%。
  
  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管理,實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新建農村居民集聚點應同步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制定污水處理設施運管管理辦法,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市場化運營管理。
  
  著力解決養殖業污染
  
  優化調整畜禽養殖布局,嚴格執行畜禽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三區”管理規定。引導畜禽養殖向產糧(油)大縣和蔬菜主產區縣轉移。
  
  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升級,實施畜禽養殖清潔生產管理,嚴厲打擊生產企業違法違規使用獸用抗菌藥物的行為,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
  
  加強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考核,到2020年,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監管,將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納入重點污染源管理,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許可制度,推動畜禽養殖場配備視頻監控設施,整合完善畜禽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系統。
  
  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物保護,開展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
  
  有效防控種植業污染
  
  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開展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試點和化肥減量試驗示范建設。
  
  嚴格控制高毒高風險農藥使用,到2020年,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加強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加快推進廢棄農膜和農業投入品包裝物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生態循環農業,抓好以農村沼氣為紐帶的立體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生態循環的示范農業園區。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升農田蓄水和灌溉能力,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實現自然灌溉。發展節水農業,突出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因地制宜推廣水肥(藥)一體化技術。
  
  有序推進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制定并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
  
  嚴厲打擊涉重金屬企業非法排污行為,到2020年,完成全市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任務。
  
  提升農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
  
  明確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在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要湖泊、重要河口的敏感區域內,嚴禁以任何形式圍墾河湖、違法占用河湖水域,嚴格管控沿河環湖農業面源污染。實施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強化準入管理和底線約束。
  
  創新監管手段,鼓勵公眾監督,建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平臺。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加強對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日處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和畜禽規模養殖場排污口的水質監測。
  
  繼續做好農業農村環保專職隊伍建設,通過定期的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實訓演練等方式,提高農村環保管理人員素質,提升指導和監督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