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不能沒有奶業。奶業發展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之一。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兩會上,奶業振興話題也成了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今年1月,新希望乳業在深交所敲鐘,我國A股乳業板塊再添新軍。作為已經上會27年的“老委員”,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提案*涉及奶業領域。
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新希望乳業等奶企業績持續增長的現實基礎。但與此同時,問題也難以回避。比如,我國奶牛實際存欄量低于1000萬頭,建設優質奶源基地的牧場用地供給嚴重不足。對此,劉永好建議國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適養區政府提供更多建設規模牧場用地指標,尤其是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等地區,從而增加奶業全產業鏈的供給能力;鼓勵利用非基本農田、一般經濟林地等建設規模化、種草養牛循環的生態牧場,在牧場周邊配套適當面積的土地,用作糞污資源化利用場地。
消費升級趨勢下,中國奶業的格局正朝著集約化飼養演進,規模養牛數量增長迅速。如何充分發揮規模化養殖的優勢?劉永好還建議,鼓勵大中型乳制品企業建設自有規模化牧場;對發展規模化、生態化養牛的家庭牧場、大型合作社、專業牧業公司給予融資優惠政策;對于環保達標的養殖公司、家庭牧場推行排污費減免政策;對于種草、養牛、乳制品加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效率高的乳制品企業,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持。
“原料乳生產效率整體不高,儲運、物流環節仍不完善,標準規范陳舊,乳品檢測能力不能滿足需求……”針對乳業供應鏈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營養健康經理史玉東建議,加強部門間協調,出臺和完善相關標準,包括環保方面的糞肥還田標準、信息化建設標準、健康奶牛標準、防疫用藥標準等;推進冷鏈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健全冷鏈體系,推動國產冷鏈設備水平提升,不斷提高冷藏運輸利用率;發展第三方檢測,提升檢測效率,降低檢測成本;針對目前養殖端迫切需求的環保設施,加大投入和補貼力度。
“奶剩”和“奶荒”現象交替出現,奶農的利益如何保障?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魏立華建議,建立大包奶粉國家收儲制度,奶多時噴粉收儲,奶少時投放市場,更好地保護奶農利益,緩解行業壓力。
奶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上游安全、優質的奶源。奶企的日子好過了,不能忘了上游的奶農。史玉東建議,依托乳品企業為上游養殖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開展“政策性金融機構+大型乳企+上游牧場”的信貸模式試點,放大政策性金融的乘數效應,解決養殖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在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看來,奶企與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應該是一套組合拳,技術聯結、金融聯結、產業聯結、風險聯結一個都不能少,這樣才能與奶農擰成一股繩。
幫助奶農提升養殖水平和經營能力,通過產業鏈金融為奶農打開“錢路”等,伊利在全國多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帶動了農牧民發展,為鄉村振興和*扶貧作出了貢獻。李翠枝建議,政府應大力支持龍頭乳企發展,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持續促進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有效保障農牧業健康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