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農村是短板,而農村的短板*直觀地體現在基礎設施等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代表團講話中再次強調“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這一目標任務,為我們進一步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大局中的基礎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特別是通過“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實現了絕大多數自然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自來水、天然氣、寬帶網絡等生活設施進入農村的新氣象,打造出不少田園風光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農村社區,大大提升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在一些地方,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依然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現,基礎設施城里高大上、農村一窮二白的現象仍然存在;有些農村因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約,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后續管護服務中存在著“痛點”和“堵點”。破解這些難題,需要我們堅持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鉚足更多的干勁,用足更多的巧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
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周期長、影響廣,必須先進行科學規劃再開展項目實施,杜絕建設性破壞、貪大求洋、“翻燒餅”等現象。同時,要將規劃放在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大局中進行設計,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務求多規合一、實用適用,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要創新多元投入的機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只靠敲鑼打鼓,必須有真金白銀的投入。有關部門應再多給予一些財政支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一方面算好“整合賬”,統籌安排財政資金的分配使用,重點支持需要優先發展的領域,避免撒胡椒面;另一方面念好“撬動經”,積極創新投入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后續管護服務。
要明確循序漸進的基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會一口吃個胖子,應遵循先抓重點工程,再向外延伸;先搞好硬件,再完善軟件的思路;既有突破精神,提高建設效率,又有歷史耐心;確保建設質量,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當前,應重點建設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與農村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基礎設施。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工作多、難度大、周期長,是農村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我們要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真抓實干、久久為功,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早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