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工程,不是抓一兩項工作、努力一兩年就能干成的。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就是要始終堅持系統治理,久久為功,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從根本上看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和鄉村發展不充分的體現,是許多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落后、環境治理缺位的結果,問題累積多、治理底子薄。它涉及硬件和軟件、技術和機制、設施和觀念等許多方面,僅當下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涉及到農村廁所改造、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領域,可謂千頭萬緒、百端待舉。放眼長遠,若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后續管護機制,若不能改變農村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和落后觀念,就難以達到治本之效。因此,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必須始終堅持系統治理,久久為功,從根上革除弊病,從面上實現普惠共享。
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事接著一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在頂層設計上,要堅持規劃引領,因地制宜科學編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與規劃設計,強化政策指導、優化資源配置,大力推進鄉土風貌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生態改善與生產生活進步相結合。在貫徹落實上,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務求短期任務與長期目標相適應,真抓實干、綿綿用力,會用巧功夫、敢啃硬骨頭,既不搞短期政績、虛假工程,也不搞刮風運動、重復建設,真正實現人居環境整治由“盆景”到“全景”的轉變。
要兩手提升軟硬件,設施機制同步抓,環境文明互促進。在“物”的方面,要注重建管并重,一方面提高農村硬件特別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和功能,充分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調動農村基層組織、公益組織、社會資本和廣大村民的力量,探索建立適合本地的長效、高效的管護機制,切實提高農村硬件設施的使用效率和生命周期。在“人”的方面,要推進移風易俗,利用好村規民約、家風家訓,既提高村民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公共設施、參與環境整治的意識,又改變農村千百年來形成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和落后觀念,實現人居環境由內而外的華麗轉變。
我們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姿態,傳好接力棒,壓實干部責任,調動好各方面資源,開展好各方面工作,早日畫出村美、業美、人美的大美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