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大柱村,機器轟鳴,數百名村民聚集在整修一新的田埂旁,興致勃勃地欣賞著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機表演秀”。
原來,大柱村正舉行全市春季農業生產暨農田宜機化改造現場會,舉辦方在這里集中展示了數十種先進的農機具與春耕生產技術。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這里的2000多畝土地不久前才完成農田宜機化改造,原本雜草叢生的坡地、閑置地煥然一新,開墾成了整齊劃一、溝路相連的高標準農田。而在這些土地上參加“農機表演秀”的機械中,既有知名企業生產的無人機等高科技產品,還有本土人員發明的行走式播種機等簡易小農具。
在大柱村雙季甜糯玉米種植基地示范區,農機人員熟練地駕駛著旋耕機、覆膜機、施肥播種機等進行現場作業,向觀眾展示了宜機化改造土地后的機械化耕作力量。市農技總站書記李杰在現場講解時稱:“這是我們農田宜機化改造出來的200多畝雙季甜糯玉米地,耕地、播種、施肥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從平地到栽下玉米苗,僅僅花了3天。”
大家對此嘖嘖夸贊之余,還對旁邊玉米地上覆蓋的藍色地膜充滿好奇。見狀,李杰趕緊介紹,“這種藍色光合生物降解地膜,是由植物淀粉制作而成,使用后無須收回殘膜,通過土壤微生物直接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
而水稻直播示范基地示范的兩種栽培技術同樣引人注目。這邊,幾位村民正在展示水稻大缽體毯狀苗育秧技術。較傳統的手工播種,這種方法具有機動靈活、節能環保的特點,適合種植經驗豐富、種植規模較小的農戶;那邊,則展示了省去育秧和移栽作業的5種水稻直播技術,這些技術均直接用無人機等在田里直接播種、培育水稻。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育秧栽插環節,水稻直播技術與傳統人工育秧栽插相比,畝均可節約成本100-120元,勞動效率提高5-8倍,畝均還能增產30-50公斤以上。
在大柱村另一個山頭的一片標準化柑橘園里,既有工作人員機械打窩、電動剪枝、遙控割草的忙碌場景,還有吸污車運送沼液、沙灘車運輸農資、無人機巡園的新奇景觀。
得知果園還采取“豬—沼—果”綠色生態種養循環模式,實現“產氣、積肥”同步、“種植、養殖”并舉、“經濟、生態”雙贏時,參觀者張勇感慨地說:“這個2000多畝的柑橘園真霸道,不愧是種養循環宜機化柑橘園。”
“農田宜機化整治,讓大中型農機開進了丘陵山區。科技,讓現代農業實現騰飛。”參觀現場,不少人員如此感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