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我國要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獲得感,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然而目前,大部分貧困地區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家、區域政策支撐和社會幫扶,缺乏自主“造血”能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一直關注這些問題。
在朱奕龍委員看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的一劑良方,也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物質基礎。
“要讓廣大農民群眾深刻認識到,只有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才能抱團闖市場,逐步實現穩定增收、穩步脫貧、共同富裕,從而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朱奕龍委員說。
“中央和地方財政應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進一步擴大鄉村公共財政覆蓋的領域和范圍,建立國家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現有的涉農財政專項資金應適當向農村集體經濟實體傾斜,信貸支農政策應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重點。”朱奕龍委員表示。
朱奕龍委員建議,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幫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鼓勵各類人力、技術、資金、項目等幫扶資源流向農村集體經濟。具體來說,應大力倡導各類慈善組織、慈善企業和慈善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對幫扶,引導幫扶工作逐步向“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轉變。同時,積極探索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水平和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