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院上鎮的麗斌合作社里熱熱鬧鬧,剛當選為萊西市農村青年創業者協會團支部委員的小伙兒王奇忙得不亦樂乎,原來他在組織社員預訂開春的無人機植保業務。
過去一年王奇的職業生涯迎來了一段小跨越,成立了自己的農機農事服務站。“以前我自己養著一臺100馬力的小型拖拉機,單打獨斗,勉強維持生活。后來,依托協會團支部聯系上基地資源,擴大了自己的業務范圍,更新購買了一臺180馬力的拖拉機、兩臺收割機和一臺植保無人機,我今年的服務范圍能比去年增加700畝地,年收入能增加4萬元。”說起未來,王奇信心滿滿。
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青年力量,并破解現階段農村青年大量流失的難題,團市委圍繞著力提升基層團組織的組織力,聚焦農村小微創業青年這一群體,以產業鏈為依托,探索成立了農村青年創業者協會團支部,引導更多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 實現團建與現代農業發展同頻共振
35歲的孫成波算是較早返鄉創業的青年,初中學歷的他經營過服裝店、開過大貨車,一直收入平平。27歲那年,他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決定返鄉創業,在自家一間30平方米的小屋里,成立了青島麗斌農民合作社,主要經營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他感慨道:“返鄉創業的時候,村里根本沒有年輕人回來,我就是個愣頭小子,對農業不了解,凈講外行話,村里的老人根本就不相信我,處處碰釘子。”
在團市委舉辦的青年座談活動中,孫成波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感覺村里干事的年輕人太少了,想找到一塊兒合伙創業的年輕人是我目前*的需要。”
青年的需要就是團組織的工作方向。座談會后,團市委立即到孫成波的合作社進行了多次調研。調研發現,除了本村常駐少部分青年,村里很大一部分年輕人是外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他們聚集在村莊周圍的農場、企業、合作社等單位,而這些單位正是農業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
根據農村青年的這一聚集特點,團市委積極創新思路,提出了搭建服務青年返鄉創業平臺的設想,統籌整合農業產業鏈各環節資源,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
接下來,團市委指導注冊成立了萊西市農村青年創業者協會,并在協會成立了團支部。在團組織的幫助下,孫成波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漸漸得到村民的信任,經過努力,合作社很快有了起色。
根據該協會的組織架構,團支部在理事單位和成員單位中設置了農機、金融、農技等團小組,統籌各項農業資源,為農村青年提供服務。在服務青年過程中強調以團支部為核心,協會為支撐,與周圍各村莊團支部密切配合,形成互聯互補的組織網,不斷擴大對農村創業青年的覆蓋面。
團支部委員張慶濤是農業休閑旅游項目“山后人家田園綜合體”的負責人,在他看來,“農村青年創業者協會團支部就是要通過辦實事、辦好事來吸引青年、提升活力,我們為返鄉創業青年提供場地、農業基礎設施、電商等優惠資源,年輕人只要帶著項目來,直接可以‘拎包入住’。目前我們引進了種養殖、大型農機、青年文創團隊等6個項目,下一步還將更多開發萊西特色農業文化產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