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青海省農業農村廳以開展的“百日攻堅”行動為契機,早部署、早謀劃、早著手,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標準生產、可追溯體系等補短板力度,打造“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農牧業攻堅攻出“新氣象”。
今年,全省農牧部門將農牧業供給側改革重點放在:抓好“一個”試點,2019年確定25個省級鄉村振興戰略示范試點,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爭取兩年見成效,三年出成果,四年立標桿。健全“兩項”機制,即創新投融資機制,健全人才保障機制。打好綠色有機、高原特色,提質增效“三張牌”。處理好數量向質量轉化、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牧業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農牧區優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四個”關系。突出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牧業轉型升級、建立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推進農牧業綠色發展“五個”重點。
目前,全省已初步制定出牦牛藏羊可追溯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并組織相關科研單位制定追溯技術標準,達到五個統一,即統一追溯模式、統一追溯標識、統一業務流程、統一編碼規則、統一信息采集,以彩頁形式,制定具有可讀性、可識性的追溯操作指南。同時,全省實行多功能數字耳標,包含免疫、養殖、保險等,解決一畜多標的問題。
標準制修訂工作方面,已向農業農村部監管司標準處申報了8項行業標準,其中,列入牦牛行業標準6項,青稞行業標準2項。2019年,計劃委托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青海大學、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三文魚產業聯盟等單位制定《冷水魚加工標準》。
在打造“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方面,2月22日正式發布了玉樹牦牛、互助八眉豬、龍羊峽三文魚、共和青稞、柴達木枸杞等16個青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去年扶持培育30個特色農牧業品牌的基礎上,今年將選擇20個品牌進行重點扶持,統籌各方力量,集中打造*亮品牌。
今年,農業農村廳將繼續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利用東西部合作機遇,在國內大中型城市、沿海地區、援青省市設立一批青海特色農畜產品銷售窗口。指導已設立的上海、成都等10個省外窗口在當地開展青海特色農畜產品品牌展示展銷推介活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