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新加坡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吃兩次以上的蘑菇可預防60歲以后出現記憶和語言障礙問題。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研究發現,蘑菇中的一種特殊抗氧化物可能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吃蘑菇越多的人,在思維和處理測試中的表現就越好。
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還無法證明菌類與大腦功能的直接聯系。
報道稱,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11年至2017年之間對663名60歲以上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進行了跟蹤。
在歷時六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每周食用一份以下蘑菇的人相比,每周食用兩份以上的蘑菇,可將患輕度認知障礙的幾率降低50%。輕度認知障礙可以使人健忘,影響記憶力,并帶來語言、注意力和空間感等方面的問題。這些改變可能是細微的。輕度認知障礙未達到癡呆的診斷標準。
研究人員詢問了參與者吃六種不同蘑菇的頻率,包括平菇、香菇、白蘑菇、干蘑菇、金針菇和罐裝蘑菇。
報道稱,食用蘑菇較多的人在大腦測試中的表現更好,而且處理速度更快——這一點在每周吃蘑菇達到兩份(相當于300克)以上的人身上尤其明顯。
研究論文的*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醫學系助理教授封磊說:“這種相關性讓人感到意外,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
他說:“看起來是有一種常見的單一成分,對認知功能衰退產生了顯著作用。”
研究人員指出,蘑菇是麥角硫因含量*的膳食來源之一,這是一種人類自己無法制造的抗氧化劑和抗炎劑。蘑菇還含有其他重要的營養物質和礦物質,如維生素D、硒和亞精胺,這些物質能保護神經元免受損傷。
但要證明其直接聯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英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研究負責人詹姆斯·皮克特博士說:“導致癡呆癥的因素有很多,據估計,約三分之一的病例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包括改變日常飲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