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時節,處于群山之中的波溪村云霧繚繞。這座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普戎鎮土家族村莊的寧靜,被“95后”返鄉創業大學生王先智“喔——喔——”的呼喚聲打破,他在山上散養的生態土雞聞聲趕來,“咯”“咯”聲陣陣。
24歲的王先智是村里的“紅人”。本科畢業的他回到村里,立志要在大山中干出一番事業。剛回來時,鄉親們不理解,好不容易考出大山,為什么要回來?“面對質疑,我用效益說話。”有些靦腆的王先智談到自己回鄉創業的決定時,神色堅定。
王先智個頭不高,干勁卻不小,他在山上散養起了主打生態、健康、綠色的土雞。剛起步時,本錢少、技術缺乏,他就自己動手搭雞棚、修雞窩,向當地有養殖經驗的農戶請教。
由于悉心飼養,王先智的生態雞品相好,在附近集市趕場總是銷售一空,價格能賣到20多元一斤,算起賬來,半年多能賺六七萬元。王先智說,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提高,土雞市場越來越大,今后他打算擴大規模,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像王先智這樣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致富。據保靖縣人社局介紹,當地每年有近千名青年返鄉創業。
碗米坡鎮首八峒村與波溪村僅有一山之隔,同為返鄉創業的易潤菊正在大棚內檢查火龍果的長勢。“現在天氣還是有點涼,長得慢了些。”持續的低溫降雨天氣讓易潤菊有些擔憂。
1990年出生的易潤菊,在福建、廣東等地做了8年“打工妹”。打工期間,易潤菊時常留意著能夠帶回家鄉的致富門路。2017年底,她正式決定回家創業,承包起土地,修建了30個火龍果大棚,還搭建竹屋辦起了土家族農家樂。易潤菊說,在當地大山里種植火龍果,沒有經驗可循,只要成功就會把技術教授給鄉親們。
易潤菊給記者算了筆賬,創業一年多以來,請當地工人干活,從修路、搭棚,到栽果、除草等等,共開了三十多萬元的工錢,她說,能帶動鄉親致富自己很樂意。
“王先智、易潤菊這樣的年輕人成了我們縣的致富榜樣。”保靖縣人社局干部彭俊林說,目前縣里正在免費開展種茶、養殖、旅游管理等培訓項目,希望培養更多敢創業、能吃苦、干實事的帶頭人。
生態雞養起來了,王先智*近又打起了山塘的主意,他準備承包二伯的近10畝山塘,養殖生態魚、鴨。王先智說:“我喜歡農村,想要在這里做一番事業,金山銀山,*的還是家里這片山。”
*近,易潤菊看到新聞上隔壁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農家樂搞得紅火,便打算去十八洞村取取經。她說,自己*的希望就是把家鄉的山水美景利用起來,與鄉親們一起實現致富夢,因為她的根在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